善治铺就幸福底色——榆林榆阳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纪实
在榆康社区,“蜂巢”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隔三岔五就到高龄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在孟家湾乡,网格长尽心尽力收集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大河塔镇,“拴正人家”讲卫生、讲公道、守信用,引领所有村民向上、向善、向美……这是榆林市榆阳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缩影。
今年以来,榆林市榆阳区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探索治理实践经验
“杨阿姨,手术后身体咋样啦?”8月20日,定慧寺社区主任许青前来探望70多岁的居民郑凤英。
定慧寺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基础设施差、特殊群体多。在实践中,社区全年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精细化服务,逐步把社区建成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宜居、文明祥和的关爱型社区。
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着力构建多元参与治理体系,通过健全完善机制体制,推动人、财、物等向基层下沉,赋予基层更多社会治理主导权和主动权。榆阳区打造了区、镇(街)两级智慧治理指挥调度平台,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五治融合”,并通过乡村治理十二条措施和社区治理十二条措施,分类推进实施,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总体思路。
倾听民意,构建平安建设体系
近期,孟家湾乡三道河则村将矛盾纠纷调解地点搬到了农户伙场,成功调解了多起用地纠纷、邻里纠纷。“伙场说事”是孟家湾乡推行的矛盾纠纷调解方式,无论大事小事,敞开说、明白说。
孟家湾乡推行“伙场说事”后,采取固定时间集中“说”、党员联户上门“说”、急事要事现场“说”,让乡村干部走到群众身边,化解矛盾、倾听民意、解决民需。“伙场说事”也成为榆阳区开展人民调解的创新方式之一。
榆阳区坚持将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榆阳建设有机结合,全面筑牢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第一道防线”,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目前,全区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470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2个、律师调解室2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6个,选聘人民调解员1508名,全区31个镇(街)、398个村(社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榆阳区充分利用综治中心、矛盾调解平台等治理成果,通过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等,全力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实现全区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连年攀升。
汇聚能量,打造治理实践集群
走进大河塔镇柴兴梁村村民白品品家的院落,记者看见农具和生活用具摆放整齐有序,门前的水泥台平整洁净,院角的一块菜地里种植着时令蔬菜,整个庭院生机勃勃。“去年赶上政府的旧居改造项目,我就把房屋重新修缮了,自己住着也舒坦。”白品品说,他家被评为“拴正人家”,还奖励了一台电视机。
大河塔镇党委书记刘生鑫介绍,近年来,大河塔镇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深化积分制运用,建立了人拴正、户拴正、村拴正、镇拴正的“拴正人家”治理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榆阳区各镇(街)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围绕分类实施、精准治理,聚焦群众需求,涌现出一大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典型,其中明珠路“三长制”、大河塔镇“拴正人家”、孟家湾乡“追梦超市”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榆阳区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区;2021年,被评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区。
在镇(街)巩固、拓展、提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成果,在乡村探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榆阳区正在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努力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榆阳特色的治理路子。
(王瑶 记者 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