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构建全要素网格化模式 社会治理“江苏名片”成功打造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的新部署。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江苏省委政法委把政法工作置于新时代江苏改革发展大局中来定位谋划,通过系统化设计、统筹化推进,率先构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高度融合运用下的“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出了闪亮的社会治理“江苏名片”“江苏样板”。

  “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核心要义是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职能、资源、力量等社会治理要素的科学统筹、有机整合。”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立科介绍,通过整合各部门网格资源,科学界定网格功能,统筹各个部门条线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公安大数据和综治信息系统资源,实行统一数据标准规范,通过一个终端采集、一个平台联动、一个中心共享,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努力开创江苏政法工作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以秒计时联动处置群众诉求

  2017年11月2日14时40分23秒,苏州市吴中区网格巡查员朱峰杰在金庭镇通往横山岛的横山路巡查时发现,临湖的水泥围墙发生数米长的垮塌,对周边村民和游客出行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他随手拿起手机,拍摄现场照片上报吴中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

  23秒后,联动中心平台即任务签收,15秒后处置工单就被派遣至金庭镇联动分中心,34秒后该任务签收,15秒后下派到东村村三级网格长,当日15时23分27秒,网格长金梦辞签收处置。两天后11月4日15时57分40秒,这段湖岸围墙修复完工后的照片上传平台,1分28秒后平台坐席员下派处置核查单,到16时10分38秒,平台收到处置核查反馈,1分43秒后平台显示结案。

  以“秒”计时的联动处置流程,让《法制日报》记者深感震撼。吴中区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筹备组组长沈文群介绍,综治工作抓牵头、重协调,但工作抓手比较少,通过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构架,赋予区联动中心对镇(街道)、区职能部门的工作指挥权、考核权、监督权,强化镇(街道)、村(社区)管理职责和调度能力,实现了大数据思维下的“网格化+扁平化”治理,中心从2017年10月1日运行到11月23日15时,已经立案16980件,结案12011件,大量积存在基层的社会治安隐患和社会治理薄弱问题得到快速处置。

  沈文群认为,联动中心实际上成为了综治办实体化运作的平台,打通了社会治理的各个神经末梢,通过有轨迹、可量化、可追溯、强考核,实现了综治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流程再造,从源头上解决了处置民生诉求的短板。

  在苏州市,通过启动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1734系统建设,横向集成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与政府服务网、数字城管、12345、110等系统和热线联动对接,夯实了网格化联动机制基础,目前已建成区县级联动中心7个,镇(街道)联动分中心58个,村(社区)联动工作站1333个,实现了一个平台管流程、一张网格管治理、一个号码管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制度管运行、一个办法管考评的“六个一”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面升级。

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泥塘社区,原社区计生专干秦欢欢如今成为了武夷水岸网格片区的网格员,每天到单位上班,她都要到网格片区内的四栋住宅楼周边巡查一番,并将环境卫生、邻里信息上传。“我们社区建立了网格交流群,已经有500多名居民进群,一些和管理、服务相关的信息我看到了就会及时反映,快速研究办理。”秦欢欢说,从小事做起,增强与居民互动,获得居民信任后,一些以前掌握不到的信息也随之获得。

  在东山街道新建成的全要素网格化指挥中心,依托云平台已将综治、城管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四大平台信息实现对接,像秦欢欢这样的网格员,只要通过手机终端上报信息,就可以在指挥中心进行智能化分类,再联动派遣到“七站八所”处理,避免了过去各部门重复采集信息,处置环节多见效慢的问题。

  2017年9月,江苏省综治办在江宁区试点“全要素网格”试点后,江宁区按照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通过部门申报—区级专班初审—区委区政府审定的规范准入程序,将组织、综治、民政、公安、司法、人社、城管等16个涉及基层治理的工作部门工作全部整合,纳入到全要素网格,初步形成了9大类、22个子项、82项具体工作的全要素网格工作任务清单。

  “过去各部门都有网格,但区域和划分标准都不同,现在重新划分为一张网后,边界不出现交叉,再没有管理盲区,党建的支部、城管的道路、市场监督的农贸市场等都在一张网上无缝对接,实现了事随人走、费随事走。”江宁区综治办副主任张宝卿介绍,群众还可通过公众版App,通过图片、文字、音频、位置信息的形式,上传身边的社会治理问题,做到了“人人都是网格员”。

  据了解,南京市委政法委通过确立一张网建设(全时空布局、全要素汇集、全方位保障、全过程覆盖)、三同步实施(网格+网络+一体化)、五项机制创新(党建引领、网格共治、数据共享、联动共融、法治保障)的总体思路,在全市15个街道、107个社区开展分类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江宁区全要素网格建设、玄武区信息化实战应用、栖霞区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浦口区网格工作联动处置等创新品牌,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提供了示范样本。

  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锦辉介绍,通过将科技信息元素融入网格化工作各领域各环节,依托标准地址(二维码门牌),科学精准划分网格,将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的管理责任和职能部门全面捆绑,实现了准确定位要素位置、智能推送处置任务,在网格事务规范流转、智能派单、处置反馈的制度支撑下,初步做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目标。

建省级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

  据了解,江苏省委政法委为把网格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道屏障和江苏社会治理工作的靓丽名片,在社会治理中突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自2017年8月以来就通过专班集中攻坚、试点城市先行、全省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制定了一份指导意见、培育了一批亮点特色,研究了一套标准体系、建立了一个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了全省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为强化顶层设计,江苏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亲自调研,先后考察了30个县(市、区),走访42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召开20余场座谈会,总结基层经验,倾听民意需求,查找短板不足。

  2017年8月16日,江苏省委政法委成立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领导小组,8月20日,确定南京、无锡、苏州、南通、淮安5个设区市,江宁区、吴中区等9个区县作为试点单位,下发工作任务书,要求探索工作经验,形成示范样板。并先后于9月21日、11月10日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汇报交流会推进试点工作。

  据了解,江苏省综治办还先后起草了《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意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化意见》《网格化社会治理标准规范》等多个制度文件。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社区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群众自治、多元参与的第一共治平台,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从单纯管理向寓管理于服务转变、从主要依靠党委政府向开放共治转变。”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程建东介绍。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支撑下,江苏省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作为全国首个省级中心,通过网格源头管控已发现4人及以上群租房5.3万套,排查出有驾驶证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22人、涉毒人员1299人,从事交通运输营运工作的精神病人1023人、涉毒人员6079人。通过消防大数据研判应用,联网单位扩展到9012家,并收录了全省4100余家规模以上危化品单位的基础信息,将全省在途的2.3万余辆危化品车辆点位及电子运单数据进行实时上图展示。其间,通过网络推送和数据互联,统一上线服务项目5类77项,集群关注量达2610万人、占全省手机网民总数56.9%,为群众服务5260多万人次。(记者 丁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