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发挥人民法庭作用推进基层治理 家门口为民解烦忧
人民法庭作为法院的“神经末梢”,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前沿阵地。定边县人民法院主动将人民法庭各项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不断创新完善工作体制,切实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内涵。
调解优先促和谐
在基层法庭中,需要法官处理的通常是一些“小案件”,而这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案件”,却真切关系着涉诉群众的悲喜冷暖。
“辛苦你们跑了一次又一次,我们才能这么快就领到赔偿款……”11月12日,当事人陈某某及其家属激动地向白泥井法庭的干警们表达着谢意。
原告陈某某因在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受伤,导致身体伤残,原、被告就赔偿事宜无法达成一致。白泥井法庭受案后,法官干警多次前往原告所在村委会及家中,了解原告身体和精神状况,以及其家庭生产生活情况。考虑到原告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因事故导致无法正常劳动,家庭生活困难,且急需用药继续治疗,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承办法官多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调解,向当事人释法明理,倾听双方诉求。最终,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主动履行了全部赔偿款25万余元。纠纷的成功调解,既维护了原告及家属的合法权益,又通过释明让保险公司主动履行应尽的合同义务,省去了取证质证、再次开庭等程序,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普法宣传接地气
为深化基层治理,定边法院积极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司法审判+普法宣传”作用,定边法院各人民法庭在群众家门口、偏远山村、田间地头,针对辖区实际,选取婚约彩礼、赡养、邻里关系等纠纷案件开展巡回审判。巡回审判结束后,法官干警化身法治宣传员,将巡回法庭巧变普法宣传小分队,深入热闹集市、商户店铺、群众家中,围绕群众关心的山林土地纠纷、婚姻家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一对一答疑解惑,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达到“巡回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与此同时,定边法院策划“法槌定音”“定小法说法”等栏目,依托微信公众号,做好工作动态、重大案件、典型案例、创新举措、先进人物等发布工作,让法院审判、执行、司法行政工作“有声音、有图像、有真相”,让群众通过一个个“法治故事”达到知法于心、守法于行的效果。此外,各人民法庭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司法需求,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通过开展送法进校园、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等活动,持续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普法宣传力度,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意识,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因地制宜建机制
如何将司法资源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杨井法庭结合辖区多发的农村土地承包、农产品买卖、邻里关系等纠纷,发挥不同平台、机构的专业优势,共同推进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探索出“法庭+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2024年以来,杨井法庭共审结案件215件,通过“法庭+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化解31件。
“希望被告偿还代养合同约定的本金及红利!”一起肉牛代养殖合同纠纷案的原告对法庭干警说。“牛价下跌厉害,我们实在无力承担养牛的费用了!”被告养殖户也提出了诉求。
杨井法庭受理该案后,审理过程中被告因病去世,导致审理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被告方的经济负担,杨井法庭通过“法庭+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与杨井镇政府积极组织原、被告继承人座谈,通过多次电话沟通、当面调解,耐心为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定边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了人民法庭职能作用,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