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法治之力 护和谐安宁 ——榆林市政法系统以务实举措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榆林市政法系统紧紧围绕全市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现代化,为榆林市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平安榆林建设成效显著
榆林市政法系统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制定下发《2023年全市集中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确定3个省级挂牌、13个市级挂牌地区进行重点整治,同时先后组织6次治安集中清查统一行动,及时消除各类治安隐患。
榆林市公安系统以春季治安清查整治和安全稳定风险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为牵引,保持对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1月至5月,榆林市共破获刑事案件3762起、传统盗抢骗案件5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42人;破获食品药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涉案金额1.5亿余元;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24起,成功止付冻结涉案资金8.24亿元。
榆林市法院系统积极推进诉源治理,探索构建“三端四防线五机制”诉源治理模式,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大格局。榆林市各基层法院通过开展巡回审判,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组(社区)加强法治教育,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1月至5月,榆林市法院系统新收案件数下降9.43%,诉源治理成效显现。
榆林市建成市级综治中心1个、县级综治中心12个、乡镇(街道)级综治中心212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3224个,挂牌率100%。针对各级综治中心运行中出现的短板,榆林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各级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综治工作水平。
市域社会治理创建持续深化
4月18日,榆林市召开平安榆林建设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省级验收攻坚会,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精心准备,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抓住关键节点,紧盯关键环节,认真做好对照检查、模拟评估,查漏补缺、补短强弱,形成共抓整改合力。目前,榆林市已顺利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省级验收。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榆林市以“小切口”带动“大治理”,坚持“全面建”和“特色创”相结合,探索推出“五级五长包户制+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入库服务管理+三见警社会面巡逻防控+陕甘宁蒙晋平安边界建设+三项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的具有榆林特色、符合能源型城市特征的社会治理方式。
在此基础上,榆林市注重经验总结,推动做好亮点打造工作,形成了榆阳区“七联七制”、绥德县满堂川“说事堂”、清涧县“范婶说事、李叔帮忙”等一批经验做法,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法治榆林建设全面推进
榆林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协调全市地方立法领域相关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完善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推动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更加深入;强化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市、县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
榆林市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律宣传“六进”和“一月一主题、一县一重点”平安法治宣传活动。今年1月至5月,榆林市共开展“深化法律六进、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法治宣传活动690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60万人次。
榆林市聚焦“三个年”活动,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榆林市公安局制定全市公安机关护航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方案,通过排查涉企矛盾、打击侵害企业权益犯罪、全力追赃挽损、建立绿色通道、配备“项目警官”等方式,排查化解涉企矛盾152起,整改涉企安全隐患355处。榆林中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驼城春雨2023”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涉民生、涉小微企业案件4923件,执行到位5.52亿元。榆林市检察院强化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在秦创原(榆林)创新促进中心设立保护站,在34个重点企业设立联系点,建立一体化办案团队、专家团队,切实提高了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质效。
(张震 加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