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为群众幸福“加码” 榆林市榆阳区实现基层治理“蝶变”

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从城区到农村,从“微”处入手、从“微”处发力,积极探索推行“五级五长·六员服务”末端精细化治理模式,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蜕变,由蜕变到蝶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服务精准 “粗线条”蝶变“微服务”

针对基层治理体系不畅、工作衔接不力等问题,榆阳区着力推进组织贯通化,把“五级五长·六员服务”全面运用到基层党建、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生产、城市更新等各项社区治理工作中。

“规范巷道停车、组建小区秧歌队、及时清理垃圾……”

8月11日,在榆阳区崇文路街道才智小区的议事小院内,该小区的巷道长、院落长正在社区志愿者的组织引导下,认真填写自己对巷道精细化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7.png

每月一次的“小聚”,让居住在才智小区的巷道长、院落长相互熟识,大家共同协商议事,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小区东一排的巷道长贺亚宁,同时也是东一排一号的院落长,因为闲暇时间较多,她主动报名参与小区的治理工作。

“我们邻里之间都比较熟悉,平时通知大家打疫苗、做核酸、领物资的时候,如果微信群里没回应,我就直接上门通知了,很方便。”贺亚宁说,除了疫情防控工作外,她还会经常组织居民清洁巷道和院落卫生。“居民们很配合也很信任我,生活中遇到问题或困难也会向我反馈,能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小到一间居民院落,大到一个街道社区,榆林城区被科学划分为无数个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城区12个街道76个社区,共创建网格555个,有专兼网格员2000多人,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网格发现、社区收集、街道吹哨、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体系,增强了社区治理动力,构建起“互联网+末端”治理新格局。

多元共治  “独角戏”演变“合唱团”

为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榆阳区在金鸡滩镇、大河塔镇、孟家湾乡等7个乡镇,探索推行“五级五长·六员服务”模式,打造引领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孟家湾乡树肯壕村的五级网格长赵玉林细心收集并处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闲暇之余,他还会学习相关惠民政策。

“听、理、劝、退、合”,是孟家湾乡“伙场说事”纠纷调解五字诀。赵玉林针对村里部分群众的用地纠纷、邻里冲突等问题,将说事地点搬到农户的伙场盘子,经过不断地劝说调解,成功化解了多次纠纷。无论大事小事,敞开说、明白说,已经成了孟家湾乡村民伙场说事的一种习惯,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的工作主要是入户走访,为老百姓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了解村民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解决,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将逐级上报。最近,我挨家挨户了解60周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情况,并配合乡卫生院做到应接尽接。”赵玉林说。

“五级五长·六员服务”模式将乡村治理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效融合,通过民主协商、多元调解、积分治理、群众评议等方式激发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健全机制 “等靠要”蜕变“栓正人”

“拴正”是陕北地区形容一个人或家庭干净整洁,且做人本分、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是充满“正能量”的方言。

夏日的午后,走进大河塔镇柴兴梁村,“拴正”的院落、鳞次栉比的村庄,呈现出一派井然有序、安居乐业的景象。“拴正人家”白品品家的院落中,农具和生活用具摆放整齐有序,门前的水泥凉台平整洁净,院子里留有一畦菜地,种植着时令蔬菜,整个庭院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屋内窗明几净,敞亮通透。

“我近十年都在外打工,窑洞都荒废了,根本没法入住。去年回来正好赶上政府的旧居改造项目,修缮后的房屋院落焕然一新,住着感觉心情舒畅。”白品品说,“现在生活环境特别好,全村的道路也都硬化了,去年第三季度我家被评为 ‘拴正人家’,奖励了一台电视机。”如今,越来越多的榆阳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日子越过越“拴正”。

榆阳区通过组建“拴正能量”志愿服务队、建立“拴正银行”积分兑换平台、开展“拴正人家”文明积分兑换、评选表彰“拴正典型”等系列活动,开展“拴正人家”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同时,区上还建立了“拴正能量”志愿服务总队、镇和街道有127个志愿服务支队、村和社区里还有402支志愿服务中队,大学讲师、返乡创业者、乡贤、党员干部、“土专家”“田秀才”等各领域各行业的人才都是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他们向群众宣讲政策新规,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文明、践行文明,培育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