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无小事,将平安建设深度融入百姓生活——“平安中国建设之陕西实践”集中调研采访活动渭南行

为进一步宣传陕西年度政法重点工作,推广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助力全省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5月16日,陕西省委政法委组织中央及省级媒体10余名记者对“平安中国建设之陕西实践”集中调研采访活动在渭南市启动。采访团一行先后前往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临渭区医疗纠纷预防和调处中心以及华阴市综治中心等地进行调研。

1.jpg

5月16日上午,采访团一行走进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新媒体中心,“人人拿起笔杆子、人人争当宣传员”的浓厚宣传氛围扑面而来。2023年以来,渭南市人民检察院突出党建引领,突出重点工作,突出检察特色,突出宣传纪律,努力探索新闻宣传舆论工作新模式。一方面,配合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保护、平安建设等重点专项工作,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高覆盖的全民参与宣传体系。其中,微电影《薪愁》荣获第七届平安陕西“三微”比赛三等奖,《温度》《平城之寻》《三重奏》分获第四届“陕检·电影节”一二三等奖。另一方面,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制,形成了具有检察特色、上下一体、联动高效的普法新格局。

2.jpg

3.jpg

平安无小事,对于老百姓而言,遇到的每件棘手的事,都希望能得到快速高效又便捷的解决。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始终坚持“渭”民排忧,解民“南”题,以“走出去”“请进来”“提上来”“沉下去”十二字秘诀做实诉源治理工作,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渭南法院诉源治理“三三机制”为抓手,牢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以“如我在诉”意识不断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同时,以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协同机制为依托,扎实推进一站式建设,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将法院开在群众“家门口”,高速高效解决群众司法急难愁盼。近年来,渭南法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落实立案登记制,推广网上立案、自助立案、电子送达等智慧服务,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化纠纷”。

4.jpg

5.jpg

医患纠纷问题是调解工作中较常见的一项具有专业性要求的工作。渭南市临渭区医疗纠纷预防和调处中心的成立,就是为了更好地、更专业地“帮政府分忧、帮医院解难、帮患者维权、促社会稳定”。临渭区医疗纠纷预防和调处中心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下设了接访受理室、纠纷调解室、专家咨询室、综合调研室、事故理赔室、公安警务室和巡回法庭“六室一庭”的组织框架,分别负责纠纷受理、咨询、调解、理赔、治安维护和诉讼裁判等工作。医调中心实行“免费受理、免费咨询、免费化解、免费调处”的“四免原则”,依法、公平、公正的调处医患纠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法律专家、医学专家两个专家库的建立,可以为医患双方和调解工作提供专业咨询。据悉,医调中心成立以来,共调处、化解医疗纠863起,所办案件,均案结事了,无一反复,保持了医患纠纷“零上访”的良好态势,得到群众大力称赞。

6.jpg

7.jpg

16日下午,在渭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内,办事群众已不再像往常一样排着长队、焦急等待。如今,渭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强化队伍管理、创新便民举措、提升服务效能、狠抓业务提升等一系列举措,将车驾管工作打造成了方便群众、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渭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坚持“民生车管,车管为民”工作理念,先后在全省创新推出10余项便民措施,车驾管声讯服务热线、“通道式查验”、周末办理业务等多项服务举措在全省起到引领作用。

8.jpg

9.jpg

作为西岳华山所在地的华阴市,是一座久负盛名的风景型旅游城市。近年来,到华阴打卡旅行的游客逐渐增多,为了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华阴市建成面积1508平方米的市级综治中心。华阴市综治中心整合了现有资源、人员、设施,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三个平台,发挥五项职能,通过“135”工作模式,积极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据了解,“135”工作模式的科学运行主要包含:“1”就是坚持围绕守住安全稳定风险底线,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这个中心。“3”就是打造三个平合,矛盾纠纷化解大平台、心理咨询服务大平台、公共视频监控融合大平台。“5”就是注重发挥五项职能,一是注重风险化解,确保政治安全稳定;二是注重矛盾化解,大力践行“枫桥经验”;三是注重智能植入,提高社会管控;四是注重社会治理,健全中心运行机制;五是注重队伍建设,打造过硬专业团队。

小事连着民心,大事连着民生。一路走一路看,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一次次创新实践的尝试,都体现出了平安建设深度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