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司法行政机关全力推进四项举措落地落实全民共享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
今年以来,陕西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两快、两全”和“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十二字”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对法律服务工作的绝对领导,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建设为统揽,践行便民利民宗旨,奋力追赶超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是抓统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中共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法委发〔2020〕16号)。省司法厅下发《关于建立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陕西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总任务、路线图和时间表。各地按照中省安排部署,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把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农业农村、信访等部门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队伍建设、标准实施、服务运行等方面协调推进,狠抓目标落实,全面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全面覆盖。全省司法行政部门科学整合律师、公证、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社区矫正等法律服务资源,依托司法行政业务用房、政府政务大厅、法律援助机构、司法所等独立用房和场所,建立完善临街一层无障碍、功能设置合理的县(区)、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全省共建成117个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128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19741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形成了上下贯通、各有侧重、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主干线”,让群众一进服务大厅的门,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在全省建立了130个12348法律服务热线坐席,全时段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规范、标准化的法律服务。截至目前,12348热线共接听群众法律咨询来电66.8万人次,接通率和满意度达到98%以上。陕西法律服务网、微信公众号、法网APP陆续上线运行,在线提供全省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信息查询、地图定位、办事指南查询、全省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数据在线查询、法律援助在线申请等多种功能,日均访问量上千人次,总访问量达到96.5万人次。推行“网上公共法律服务社区”,运用网络、微信、手机客户端等远程服务手段,提供远程法治教育、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努力消除偏远地区公共法律服务盲点。
三是强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总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以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有机整合法制宣传、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仲裁、人民调解、司法鉴定、法律职业考试等职能,实现了法律服务提供方式由分散、单一向综合性、多功能、一体化的转变。建立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探索推行“一个顾问+一个微信群+一个自助系统”的服务模式,共建立了8652个微信群,560个法律服务自助系统,全省共有8690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了17022个村和2719个社区的法律顾问,采取线下律师定期值守、线上律师随时提供服务的方式,为群众打造了一个“家门口”的法律超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在陕西法律服务网上开设“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绿色通道”,组建专门的服务团队;加强12348公共服务热线呼转功能,通过公告、微信等形式公布志愿法律工作者的电话,提供7+24小时服务;通过“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预约办”等,采取网上预约、提前审查、快速办理等方式,确保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供给不断,标准不降,质量不减。采取预约服务、项目服务、驻点服务、协作服务、菜单式服务等创新型服务形式.对200多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公益法律体检,积极防范金融风险。打造西咸新区(自贸区)法律服务创新产业园,占地12000平方米,通过发挥平台优势和创新聚集作用,新城法律服务产业链联盟,为保障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1万人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4.8万件,办理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事项23.8万件,社会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