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调解在华州——渭南市华州区司法局化解基层矛盾纪实
在渭南市华州区活跃着一支新生的人民调解力量——乡贤调解员,他们走东家、访西家,用法律、人情、乡俗、村规,帮乡亲们排解纷争,倍受当地群众欢迎。这是渭南市华州区司法局创新工作机制,传承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的有益尝试。
该局充分发挥本土乡贤文化优势,借助乡贤力量,利用设立的乡贤调解工作室,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将乡贤文化和法治建设结合在一起,开启了辖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新起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农村、社区因邻里关系、宅基地、土地征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呈多发易发态势。如何应对新时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这个难点成为华州区司法局主要领导时常思考的问题。2017年6月,该局按照渭南市司法局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要求,提出乡贤治理调处模式,创建了乡贤调解工作室示范点,推选出有威望、热心调解、处事公道的退休老干部、教师、政法干警及老党员、退伍军人、致富领头人等乡贤,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了乡贤在化解矛盾、促进邻里和谐中的独特作用。
华州区杏林镇新城社区率先建立了乡贤调解室,由3名从政法部门和司法所退休的乡贤组成调解队伍,仅半年时间就成功调处化解了10多起矛盾纠纷。在有初步经验后,华州区司法局通过调研筛选、制定方案、抓点带面、逐步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在全区10个镇选取38个村情复杂、人口众多的村(社区),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结合、突出实效”的原则和“五有”标准,即有固定场所、有本土乡贤、有工作制度、有专人管理、有工作台账,建立了乡贤调解工作室,将乡贤文化和人民调解工作有机结合,在所属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领导下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
乡贤调解工作室的建立解决了基层矛盾纠纷多发、村级调委会力量薄弱、专职人民调解员紧缺的问题,搭建了集专业调解力量、基层组织力量、民间社会力量为一体的调解平台。乡贤调解工作室由当地群众推选出大家公认的乡贤为调解员。乡贤调解员作为新型人民调解员中的一股力量,发挥着老党员、老干部威信高、经验足的乡土优势和为乡亲所信任的特点,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充当着“润滑剂”和“推进剂”,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邻里和睦、乡村稳定,确保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乡贤调解员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情理结合法、背靠背调处法、冷热处理法、模糊调处法、换位思考法等调解工作法,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华州区司法局适时创新推出了乡贤“说事评理”工作机制,但“说事评理”中的“事”从何而来?村一级由村党支部牵头,通过走访、调查、座谈、听诉等方式,收集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确定进入说事评理程序的议题,在每个月固定时间将收集来的村民诉求进行梳理汇总,开展“群众说、乡贤论”的“说事评理”活动。活动中,当事人有事说事、畅所欲言。乡贤评理员说事评理、议事普法,通过汇总各方意见,最终形成问题化解方案。
如今,“小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已经成为华州区100多名乡贤调解员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2019年,各乡贤调解室共接待群众咨询近千件,乡贤参与协调矛盾纠纷96件,调解成功89件,成功率93%,调解后执行到位率100%。乡贤调解工作室这个基层的普法主阵地、矛盾化解地,正逐渐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和法治建设的坚实平台。
华州区各具特色的乡贤调解工作室正成为答疑释惑、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的重要阵地,成为协助村(社区)处理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好帮手”,为民解忧的“好平台”。
(记者张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