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平安文化点亮岐山百姓心中那盏“灯”

今年夏收前夕,岐山县政法委又搞了一次在全县很有影响的活动。这项活动的主题就是开展平安文化研讨。在县委二楼会议室里,20多名法律文化工作者就如何将平安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建言献策,开展讨论。平安文化建设研讨会,作为一个节点,既为该县过去平安文化建设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又成为一个引子,宣布了新一轮平安文化建设活动的启动。850平方公里的岐山,作为周文化发祥地,3000多年前的西周盛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3000多年后,岐山县的老百姓仍然深深怀念着这块土地历史上曾有的辉煌,人们对平安和谐的美好生活更加向往。这一活动的开展,正合了老百姓的心思。因为群众从这一活动中看到了自己希冀的那种美好生活的希望。

2008年,岐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基于一个重大思考。这个思考就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社会矛盾一个接一个暴露出来;人们的生活压力加大,随之出现了道德滑坡,信仰动摇,诚信缺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岐山县在全省率先提出开展声势浩大,扎实推进的平安文化建设活动。这一活动正中靶心,很符合群众的期待。群众一呼百应,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

以人为本、崇德尚和、明礼守法、和谐安宁,平安文化点亮百姓心中的那盏“长命灯”

“所谓平安文化,就是以周文化的‘仁爱和平’思想,大力营造互助友爱、善解能容、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培育平安和谐的社会土壤;以周文化的‘尊礼’思想,强化公民遵纪守法的义务感和自觉性,增强法制意识;以周文化的‘取和去同’、‘明德慎罚’、‘明德慎行’思想,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发现问题、吃透精神、调处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水平和能力;以周文化的‘受命’、‘革命’、‘除暴安良’思想,激发政法干警贯彻‘突出严打,打防并举’的方针,提高法律法规执行力和刑事、民事案件的办案水平等等”。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苏勤科对平安文化独有见解,如是说。

随着平安文化建设在全县城乡循序渐进全面铺开,岐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推出一个又一个新举措,把平安文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他们首先抛出“文化创安”的理念。当时,岐山县确定的文化创安的思路和目标是,以平安文化建设为抓手,以传承和挖掘周文化中的平安文化元素为主要内容;研讨文化内涵,强化文化载体,突出文化活动,全面构建平安文化体系,以平安文化建设推动全县平安创建向纵深发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文化创建活动,引导民众关注平安、参与平安、维护平安,时时处处营造平安的良好氛围,使“以人为本、崇德尚和、明礼守法、和谐安宁”的平安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凤鸣镇八角庙村是一个拥有2000多口人的行政村。为了紧密配合全县平安文化建设,在县司法局等部门的帮助下,村干部在村内最适中的地方建起平安文化广场。这个广场投用后,这里就成了早晚人气最旺的地方。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县司法局把法制文化宣传做为平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依托农村环境整治这一平台,借势发力,累计在全县建成法制文化广场19处,法制宣传街26条,安装LED显示屏12处,建成22处44面220平方米的不锈钢固定宣传橱窗,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这个县共建成平安文化门68个,矗立大型文化宣传牌183面,打造平安文化墙256面,创建平安文化一条街54条,5500人的“红袖章”平安志愿者队伍,自觉投身“红袖章飘起来”活动,亮相街头,平安文化的宣传氛围更加浓厚,像一道美丽的彩虹。

其次,他们采取重大举措,积极营造全民创安大环境和干警教育小环境。县政法委、综治办按照思想为先、教育为主的思路,从树立文化创安理念,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做起,在广大党员干部、城乡居民、中小学学生不同群体中,通过法制讲座、法制展览、模拟法庭、法律网络和讲解现实案例,搭建“4+2”式法律宣传平台,这种宣传形式充分体现了现实、通俗、鲜活和喜闻乐见的特点。

还是去年夏季,县政法委、综治办牵头,岐山县交警大队在本县京当镇西庄村举办了一场别生面的平安文化文艺纳凉晚会。晚会上,陕西快板、喜剧小品、秦腔、歌舞同台唱戏,让台下的群众真实地感受了共享平安成果的喜悦。其中小品《红绿灯下》,讲述了本县发生的一个一位七旬老妪不听劝阻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不听志愿者劝导酿成交通事故,现场交警全力抢救,老妪最终告别死神的真实故事,小品很接地气,诙谐幽默,现场掌声不断。
像这样自编自演的节目,由县综治办主持组织本地“土秀才”编写排练的小品还有《老姊妹话平安》、《悔恨的泪》及音乐快板《平安是福》等平安文化文艺节目11个,在全县各镇村巡回演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

该县政法委一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近年来,全县累计举办“创平安、促和谐”秦腔纳凉晚会,送戏下乡慰问演出118场次,观众累计达到23万多人。同时,组织平安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的“六进”活动,延伸触角、四股八杈,形成文化论坛议平安、文艺演出唱平安、电视电话报平安、彩铃提示送平安的网格化、立体式平安创建互动模式,平安文化建设走入常态化。

“八大工程”,正中“靶心”,平安建设为追赶超越注入新动能

去年,为了实现社会和谐,长治久安的目标,岐山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启动平安建设“八大工程”,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实施雪亮工程,加快视频建设进度。投资250万元在全县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和治安复杂场所,安装一期600路视频前端定位;投资100万元建成县看守所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公安视频督查系统接入内部视频监控200路,数量位居宝鸡市12个县区之首,投资170万元建成公安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完成了全县所有视频监控定位的经纬度采集,为警用地理信息应用平台投入使用奠定了基础。

实施安民工程,推进严打专项行动。以打击盗、抢、骗犯罪和禁毒利箭专项行动为重点,打击效能有了大幅度提升,2018年1-5份的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了18.9%,破案数提高46 %。

实施畅通工程,整治交通秩序。近年来,县上先后在蔡家坡镇南星村建立了全市第一家铁路(西宝客专)护路工作站,使高铁大桥、道路车站周边等部位有了专人巡逻。针对城区行人闯红灯,跨护栏的违法行为,在县城四个繁华十字路口分别设立“高峰岗”,调整上班时间,实行“错峰”上路执勤,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在6个农村派出所组建交警中队,强化了农村道路安全管控。

实施防范工程,推进群防群治。这个县把“红袖章”平安志愿者纳入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更新壮大“红袖章”志愿者队伍,组织“红袖章”志愿者在全县各类重大节庆活动期间开展治安巡逻。以社区警务工作为抓手,实行公安干警、社区、企业各方联运机制,织密治安防控网络。

实施和谐工程,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去年以来,由县综治办牵头组织公安、安监、教育、文化部门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车站广场、学校周边和群众反映强烈、市县挂牌督办的凤鸣镇区集中整治,规范纠正网吧经营行为12次,收缴锁毁赌博电子游戏机42台。

实施共建工程,建立平安建设常态化机制。建设岐山县综治平安信息推送平台,向全县“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干部群众定期推送平安建设公益信息,从而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人人关心平安,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实施暖心工程,发放调查问卷。该县通过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入户走访,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和专题调研等途径,广泛征集群众对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程的意见建议,梳理归纳后进行整改整治。

实施示范工程,强化平安建设示范带动。县上充分发挥市级平安单位优势,对全县27个市级平安单位进行划片包干,与基层单位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三个一”活动(宣传一次平安建设、参与一次治安巡逻、办好一件综治实事),带动和促进了全县平安建设活动,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医院、平安学校、平安市场、平安旅游景区、平安铁路示范路段成批涌现。

岐山县不断挖掘和诠释周礼文化内涵,坚持平安文化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与治安防控相结合,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相结合,与公正廉洁执法相结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使平安文化建设不断细化,不断延伸。平安文化成为平安创建活动的“酵母”,平安文化、平安建设成为岐山人进入新时代后追赶超越的力量源泉。继县综治办被中央综治委、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2005-2008年度全国综治工作先进集体殊荣之后,近几年来,岐山人在平安建设的路上一路奔跑,先后摘得了“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平安铁路示范县”、“全省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先进集体”等桂冠。平安文化建设群众知晓率、参与率稳定提升,全县呈现出“发案减少、事故下降、群众满意”的喜人局面。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连续8年蝉联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首次跻身全省经济“十强县”行列。

(通讯员  赵智宝 杨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