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警先到派出所干3年、派出所长每5年轮岗、智慧安防小区全覆盖…10个关键词看陕西派出所未来三年怎么干
今年,陕西省公安厅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我省基层派出所未来三年的发展制定了详尽的路线图。
在这份路线图中,“派出所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的45%以上”、“新进入公安机关的警力优先分配到派出所至少工作3年”、“智慧安防小区全覆盖”、“派出所长每5年应当轮岗交流”等亮眼内容被进一步明确,让我们对派出所这个距离群众最近、跟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公安基层堡垒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今天,小编整理出10个关键词,全面了解陕西公安派出所未来三年将会怎么干。
关键词一:派出所的“四化”目标陕西省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为载体,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推进派出所警务智能化、执法规范化、保障标准化、队伍正规化,切实增强派出所实力、激发派出所活力、提升派出所战斗力,努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
关键词二:派出所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45%以上通过三到五年不懈努力,实现公安派出所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无房和用房短缺问题基本解决。按照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保障派出所公用经费和装备,根据派出所实有警力按时足额保障。推动警力下沉,确保派出所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的45%以上,警务室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的40%以上。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更加广泛,“智慧安防小区”全覆盖,移动警务终端配备率100%。实战练兵常态化,维护一方平安的能力水平大幅提高。
关键词三:职责任务更明晰派出所主要担负以下四项职责任务:
维护辖区稳定。组织治安调解,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从源头上防控社会风险。
守护一方平安。办理行政、刑事案件,协助专业部门、警种破案。加强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危险物品和新兴重点行业治安管理。完善辖区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智能安防社区建设,组织、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工作,指导、监督辖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参与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先期处置工作。
服务人民群众。接受群众报警求助,为群众提供紧急救助。依法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群众申办事项。落实公安机关推出的便民利民措施,拓展服务时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辖区群众联系,定期向群众代表报告工作,听取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
推进社区治理。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与社区自治、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开展“一标三实”等基础信息采集应用工作,服务管理辖区实有人口。依靠基层组织,发动城乡社区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培育平安类社会组织,开展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等平安守护行动。
关键词四:新警优先分配到派出所至少工作3年规范设置派出所。原则上一个乡镇(街道)设置一个派出所,派出所的管辖范围一般应与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对应。人口少、治安好的乡镇可改设警务室。派出所设置要按照机构编制相关规定报批。
大力推动警力下沉。积极推进市、县级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将改革富余出的警力优先充实到派出所;新进入公安机关的警力优先分配到派出所至少工作3年;建立机关民警到基层定向锻炼培养长效机制,确保派出所警力不少于5人。
积极改革警务运行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在派出所设立综合内勤、社区警务、案件办理等岗位,在警力较多的派出所推行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的“一室两队”改革,综合指挥室负责所内值班和警务调度支援,社区民警立足社区处置纠纷求助警情,办案民警处置刑事、治安警情。在警力较少的派出所推行“三警合一”或者“两警合一”,将交警或巡警交由派出所统一调度。建立完善相邻派出所警务协作机制。
关键词五: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坚持好发展好“枫桥经验”。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为载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按照“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总要求,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
推动群防群治力量建设。积极指导行政村治保会、社区治保会、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组织建设。按照一个警务室一支巡逻队、一个企事业单位一支巡逻队的要求,发动治保会干部、单位保卫组织人员、网格员、退伍军人、老党员、治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建“红袖章”治安巡防队伍,每支巡逻队不少于6人。紧密结合平安陕西建设,开展“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等多种形式的治安联防,实现联防联控全覆盖。
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结合接处警、社区警务和执法办案等日常业务,全面深入排查矛盾纠纷,进一步推动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入户访查作为派出所民警的基本工作方式,把会做群众工作作为派出所民警的基本功,把群众路线贯穿于派出所工作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和民意导向,全面推行为民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户政窗口规范化建设为牵引,积极拓展服务群众渠道,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关键词六:社区警务室“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驻村民警“找得着叫得来用得上”社区民警专职化。坚持“一区一室”(一个社区建一个警务室)和“一室一警或多警+辅警”,社区警务室民警不得低于派出所警力的45%。城市社区警务室民警实行专职化,保证社区民警80%以上的工作时间沉在社区,确保警务室“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
“一村一辅警(警务助理)”。在农村地区,4至6个行政村设置一个警务室,坚持“一室一警+专职辅警”,未设置警务室的行政村应当设置警务工作站,警务工作站应当配备辅警或警务助理。警务工作站灯箱全省统一规范。积极推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预约工作制等工作制度,确保警务室民警“找得着、叫得来、用得上”。
提高城乡社区警务保障水平。加强警务室建设,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办公用品、警用装备和生活设施,全面落实警务室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
全面推进智慧安防建设。紧紧抓住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机遇,按照《关于全面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意见》和《陕西省“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技术指南》,全面推进“智慧安防小区”“智慧安防村组”“智慧安防单位”建设。积极会同住建、自然资源、民政等部门,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作为新建小区验收标准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作为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争取到2022年实现全覆盖。通过智慧安防建设,做到“信息自动采集、数据采用分离、管理智能高效、防范严密精准”,提升社区警务智能化水平和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创建更多“零发案小区”“零发案村组”和“零发案单位”。
关键词七:派出所服务从“面对面”延伸到“键对键”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托“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行更多公安业务线上全流程办理。进一步完善户籍窗口规范化建设,推广在派出所和有条件的警务室设置自助服务设备,实现“网上办、自助办、随时办”和“异地办、就近办、一次办”。在有条件的派出所或社区警务室建设智能安防体验区,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宣传,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关键词八:城区派出所民警每人一张床,农村派出所民警每人一间房全面落实“城区派出所民警每人一张床,农村派出所民警每人一间房,辅警每人一张床”的备勤休息用房保障标准。积极建设完善“小食堂、小洗浴室、小洗衣房、小健身房、小阅览室、小休闲室”等“六小工程”。2022年前基本解决派出所无房危房和业务用房短缺问题。单警装备、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终端等装备实现每人一套(部),每三年更新一次。
关键词九:严禁向派出所下达罚没款数额等指标任务规范执法办案机制。严禁向派出所下达罚没款数额、行政拘留数、刑事拘留数、逮捕数、起诉数、退查率、破案率、强戒数、追逃数等指标任务。全面落实派驻派出所法制员制度,充分发挥其对案件审核、执法监督管理职能作用。全面落实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加强对派出所接处警、现场执法、案件办理、涉案财物管理等执法活动的监督管理。网上网下结合,深化派出所执法办案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建立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护机制和依法履职免责制度,建立完善侵犯民警快速反应机制,落实伤病民警救治“绿色通道”、救济慰问、法律援助等制度,切实保障民警依法履行职权。对妨害、阻碍民警执法,威胁、侵犯民警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侮辱民警人格的,坚决依法打击处理。对受到心理伤害的民警及其家人及时开展心理疏导。落实民警执法受侵害抚慰金制度。
关键词十:派出所长每5年应当轮岗交流提升派出所民警业务素质。选好配齐配强派出所领导班子,优化班子年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坚持干部从基层出,新任所长一般应有两年以上派出所工作经历。推行所长定期轮岗制,一般应任满三年,超过五年的一般应当轮岗交流。加强派出所领导班子培训,每三年分级分批轮训一遍,所长由省级公安机关集中培训。培养“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懂信息应用、懂群众心理,会排查化解、会执法办案、会管理服务、会宣传发动”的“四懂四会”新时代派出所民警。总结培育推广派出所民警优秀工作方法,建立派出所工作专家人才库。落实关爱派出所民警措施,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级,派出所民警表彰奖励数量应当占县级公安机关表彰奖励总数的50%以上。健全重大任务期间民警未成年子女托管、生活困难家庭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