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江苏常州司法聚力打造法治惠民“升级版”

“以前遇到涉法问题,想请名优律师不知在哪、想寻求法律援助不知找谁、想办理公证业务手续繁琐,现在方便到家,只要动动手指,不需来回折腾。” 新年第一天,在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五星村委村民王大妈说起“常州12348”2.0智慧版上线,给群众提供数十项即时性、一站式法律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禁不住竖起大拇指。

  这是江苏常州市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正式运行后,“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飞”入龙城百姓家的一个缩影。

  “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力度,直接影响着法治化进程和法治成果的共享。”常州市司法局局长张加林告诉记者,近年来,常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路径目标,加快推进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聚力打造法律服务“升级版”,基本建成全覆盖、标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乡互联,法律服务站点下沉每个镇(街道)村(社区)

  新北区孟河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常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镇。记者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看到,厅内设有法律服务多功能查询一体机和咨询服务台,大厅配备LED显示屏,还设置引导区、等候区、饮水机、书报架,放置了各类法律服务手册。前来咨询法律问题、办理有关法律事务的群众络绎不绝。

  “孟河镇是全市首家标准化、一站式、综合性的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常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永介绍,孟河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于2016年8月正式启用,中心集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公证、司法鉴定、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为一体。

  为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常州市司法局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优化公益法律服务环境,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大实体平台建设力度,率先建成7000平米的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推动“法治惠民工程”实施,常州司法局着力打造集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公证、司法鉴定、法治宣传、矛盾调处、特殊人群管理等多位一体的法律服务为民阵地,在全市6个辖市(区)、61个镇(街道)、1016个村(社区)全部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采取面对面柜台式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优质高效、便捷舒适的法律服务。

  在此基础上,以推进“法律服务进村社”为载体,将触角延伸到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全市所有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全部配备律师,构成了法律顾问、调委会主任、“老娘舅”调解义工实体法律服务力量和“12348”虚拟线上法律服务平台扎根村社的格局。

  “建设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刘永认为,选派精干律师、公证员、司法所工作人员进驻站点轮流值班,为群众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为人民调解提供法律知识支撑,使群众逐步养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习惯。

多“微”并举,智能“法律保姆”在百姓身边

  “前不久,我的房产证办好了,但我的购房合同不见了。无奈之下,我打开手机微信,向驻村律师直接提问,涉法问题迎刃而解。” 金坛区儒林镇柚山村村民徐女士说,柚山村建立的“法润民生”微信群内有村法律顾问、片警、法官和心理咨询师,村民加律师为微信好友,群内定期推送法治信息,解读相关政策法规,有法律问题只需在“法润民生”微信群内“吼”一声,就有相应值班人员转专业人员上线免费一对一解答。

  “免费、专业、少跑腿是常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金坛区司法局局长朱珍娣介绍,这样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不在少数,自从有了微信群这个“掌上法律顾问”,法律服务随时可找、触手可得。

  随着“常州普法”“常州律师协会”“常州公证”“小新说法”“天宁司法行政在线”“溧阳普法”等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常州市司法局改变以往传统普法模式,开启全民微信普法,以“普法便民、紧贴热点、应时应景”为主打,将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服务行业协会、法宣成员单位的微博、微信容纳其中,形成“新媒体普法微联盟”,普法资讯通过联盟第一时间汇集提供给网民,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法规就在身边。

  “如今常州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已实现一线通、一网通、一掌通架构。”常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陈小吉介绍,近年来,常州市司法局注重打造“智慧法务”,建成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话务平台,形成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真正实现网下服务网上提供、跨地服务当地提供,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找律师、办公证、学法律,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的法治服务,推动了司法行政职能由“行政命令型”向“群众需求型”转变。

末端延伸,力促城乡居民同享优质法律服务

  “我的企业虽被收购,但保住了我们厂和数百名工人的饭碗,你们的法律服务是场及时雨!”前不久,溧阳市竹箦镇红日公司王总特地赶到常州市司法局,感谢“法企同行”服务企业兼并重组,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2017年4月,江苏翁昊俊律师事务所主任翁昊俊在一次“法企同行”走访中得知,红日公司陷入“僵尸”困局,且拖欠员工200多万工资款,矛盾一触即发。

  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翁昊俊立即代表红日公司与收购方展开谈判,为收购方详细解释收购风险,并免费提供包括起草收购协议等一揽子法律服务,最终红日公司被成功收购,一家“濒死”的企业“起死回生”。

  常州“法企同行”活动开展以来,共组建各类法律服务团80个,建立服务企业联系点418个,走访企业3194家,收集排查企业法律风险服务需求2717条,帮助企业化解风险、解决问题3000余个。发布防控举措和法律建议740条,编制企业法律服务手册30余种,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探索开展“预约式”“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整合法治宣传、律师、公证、调解等专业资源,组建12348法律服务队,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创新建立公调、医调、诉调对接“律师驻所”服务机制,法律顾问利用其地域性、专业性优势,在百姓维权、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帮手。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社会治理末端延伸,每年推出常州司法行政便民惠民八件实事。在常州电台、常州电视台开辟《鉴定公证时》《与法同行》《有请大律师》《常州老娘舅》等多个法治民生类广播电视节目,通过邀请律师、调解员、公证员、鉴定人等作为节目嘉宾释法析案,满足求助人法律诉求的同时,引发听众、观众的法律思考,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坚持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抓手,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三年实施方案》等措施,培育发展溧阳“百姓议事堂”、天宁“和谐促进会”等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400多个,实现了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法治宣传教育、群众法律服务等同频共振的良好效果。(特约记者张全连 虞 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