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更及时
积极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开展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工作,着力推进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矛盾调解模式,落实分级管理、领导包案制度,建立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调解,保证各地、各领域的矛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为打造绿色城市,建设幸福西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西宁市委、市政府针对基层人员构成复杂、矛盾隐患突出、管理治理难度较大等问题,根据中央、省综治办关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项目”工作要求打出的一套更亲民,更卓有成效的“组合拳”。
青海省西宁市委政法委综治一处处长仲玉胜告诉记者,目前西宁市通过强化分析预警能力、落实追踪督办责任、完善协调化解机制等措施,在医疗、交通、劳动、物业、旅游和集贸市场等这些矛盾比较突出的领域建立了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的组织网络和工作领域不断夯实。
综治工作“六张网”让纠纷不出街道
走进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康川新城,干净的街道,亮丽的小区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这让人羡慕的居住生活环境可不是新城初建时就有的,“新城建设初期,因为施工质量问题,群众与开发商频繁交涉,双方矛盾不断。房屋竣工,大家开始争相装修,每天有800到900户装修的住户,随之也引发了不少矛盾。”康川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莫彧功谈起新城初建时的工作时笑着摇头。
的确,不满开发商建筑工程质量、房屋集中装修纠纷、抵触物业收费管理、不能适应楼房新生活……从初建到入住,随着搬迁工作的不断深入,矛盾纠纷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农村的庄廓、宅院搬进城镇的小区楼房,从农村生活进入城市生活,这种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上的改变,让很多人开始不适应,矛盾马上就开始凸显。莫彧功笑着总结入住初期部分居民的生活状态。
从新城建设初期,康南街道办预判了矛盾纠纷的发展形势,一开始就把社会管理工作摆上了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排在各项工作之首,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形成了现在比较完善的综合维稳管理体系— —“六张网(组织体系网、舆论宣传网、服务管理网、安定团结网、群防群治网和治安防范网)”,保证了新区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发展,这其中的“组织体系网”,在新区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街道办事处成立综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信访办公室,下属3 个社区各自成立维稳工作站、调委会和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选拔党员、退休干部等有工作能力的21名居民组成调解员队伍,康川新城逐渐形成了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社区居委会主任亲自抓,社区所属党支部书记具体抓的矛盾化解组织体系网。
莫彧功说,从街道办到各社区,从主要领导到各个调解员,都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调解员发现、上报矛盾,矛调中心分析研判矛盾,调委会落实调解矛盾,对矛盾隐患的发生做到了早安排、早检查、早落实,确保每件矛盾有人抓、有人管,保证了“小事不出大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1496”矛调驿站让矛盾不出村子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有个“1496”矛调驿站,你知道吗?可别小看了这个驿站,它可是实实在在的小驿站,大作用。
你可能会问,啥是“1496”?记者了解到,“1496”,寓意“有事就了”。“1”,代表每个村(社)建立一个规范的矛盾纠纷调解室;“4”,为“遇四说事”调解工作法,即明确每月逢4、14、24日为村(居)民诉求说事日,现场解决村(居)民的矛盾纠纷,与“遇事说事”的谐音及调解矛盾的原则不谋而合;“9”,表示要重点解决的广大群众在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村务管理、权益保障、人身损害、房产物业、经济借贷、土地纠纷、生产经营等9 个重点领域的民间矛盾隐患和纠纷;“6”,由乡镇和村(社)干部、司法行政人员、法律顾问(律师)、村警、退休老干部和有威望的老人等“六大员”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调解工作队伍,即“遇四说事”说事小组。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改革最基层的乡镇、村社的矛盾呈现增多、加剧的趋势。“1496”矛调驿站是大通县在2016年初,按照省、市综治办的要求,在7 个乡镇、村(社区)实施的以“1469”调解路子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矛盾纠纷调处驿站”试点项目,夯实了基层矛盾调处工作基础,健全完善了各项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妥善处理了基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小纠纷、小隐患,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谈起“1496”矛调驿站的效果,大通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刁玉梁讲了一起调解过的纠纷。今年2月初,大通县朔北藏族乡代同庄村的一家人,因为婚姻生活中的琐事,矛盾越来越深,夫妻双方的情绪都开始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事情。社“六大员”组成的“遇四说事”小组成员得知情况后,一刻也不敢耽搁,来到这户人家里,通过身边的典型案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调解劝说。经这么一调解,夫妻双方对彼此的态度都变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原本已经激化的矛盾被彻底平息,一场婚姻闹剧就此收场。
刁玉梁告诉记者,通过对苗头隐患早发现早控制,矛盾纠纷早排查早调处,敏感问题早教育早防范,“1496”矛调驿站及时有效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解决在萌芽早期,做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为全县乃至全西宁市的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了解到,自建立“1496”矛调驿站,大通县7个试点地区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均达100% 。
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让群众诉求就地解决
以前从事劳动仲裁工作的毛增青,退休后应聘到西宁市城中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任主任,在这里工作已经一年半了。在这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解各种情况的医疗纠纷,尽管非常辛苦,但她也享受到了人民调解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
毛增青所在的西宁市城中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我省首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第三方调解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在城中区,有5家省级医院,3家市级医院、6家民营医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计有135家,是西宁市医疗机构相对集中的一个区。但是,在给市民看病就医带来便利的同时,医疗纠纷也总是不断。
毛增青告诉记者,以前出现医疗纠纷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通过医院设立的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解决,但作为医院内设机构,公信力自然是不够的,所以患者都不太愿意听取建议,医患矛盾根本得不到有效解决。现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对于医院和患者都带来了很多便利。医调委作为第三方机构参与调解工作,患者对这里还是有信任感的,加上背后强大的“智囊团”支持,医患双方的纠纷很快就能有定论。一般的医疗纠纷,调解后都能就地达成一致意见解决,重大疑难的纠纷,经过专家团队的联合调解,也能在很快时间内得到妥善化解。
西宁市城中区司法局副局长刘延萌告诉记者,医疗纠纷调解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医调委公开面向社会招聘了3名退休的有调解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和医政工作者为专职调解员,同时还成立了由30名法学、医学等领域专家组成的法律和医学专家库,作为医调委调解工作的“智囊团”,对重大疑难医疗纠纷“把脉问诊”,为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记者 王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