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梁家河:日子越过越红火

开栏语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群众中间,看实情、听民声、问冷暖、看变化、谋发展,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为进一步感悟总书记对陕西人民的深情牵挂,昂扬奋进再鼓劲,本报今起推出“足迹·温暖的回响”专题报道,全景展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三秦大地的奋斗实践,翔实反映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三秦儿女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

“巩书记,快给大家伙说说,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对农村有啥好政策?”

“你见到总书记了没?有没有给他问个好?”

……

3月23日,陕北高原上阳光明媚。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村委会的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村民们围坐在全国人大代表、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身边,询问全国两会精神,诉说着对总书记的牵挂。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梁家河村,看望慰问这里的父老乡亲。7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殷切嘱托、美好祝福,始终温暖着梁家河父老乡亲的心,激励着人们齐心协力奔小康。

被牵挂的人过上幸福生活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从梁家河走出去的习近平,心中始终牵挂着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

2015年回到梁家河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插队时的房东刘金莲家,同她忆往事、话家常,并关切地询问刘金莲的身体状况。

“总书记的关怀我哪能忘呢!他无论在哪,心中都始终牵挂着我们,我心里特别温暖。”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72岁的刘金莲激动不已,“请总书记放心,我现在生活可好了,再也不用担心看不起病了。”

去年12月初,刘金莲因为腿疾再次住院治疗,医疗费合计1.5万元,在医保政策的补助下,她仅花了不足3000元。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过去,由于山大沟深、坡陡地贫、交通不便,梁家河的群众就医很远、看病很难,即使是头疼脑热这样的小病都要走上几十里路。因病致贫、返贫的群众也不少。

“刚来的时候,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就只有血压计、听诊器和体温计,但这几年有了DR、B超等很多现代化医疗设备,还可以开展远程诊疗,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良好的医疗条件。”梁家河村卫生室负责人袁树斌说。这几年,他见证了梁家河这个山区村庄卫生条件的巨大变化。

村民安享生活的同时,梁家河村的下一代也正在崭新的教室中享受着现代化的教学条件。3月8日,在文安驿中心幼儿园一间教室里,悦耳动听的童音飘出窗外,那是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唱歌的声音。

文安驿中心幼儿园园长任康艳介绍,2017年幼儿园投入使用,能容纳270个孩子。现在这里有独立的寝室、洗漱间、衣帽间,还有音体室、美工室等,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可以充分满足当地群众的入托需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现在,梁家河的孩子们,再也不用像父辈一样,行走山路求学。梁家河所在的文安驿镇建有延川县文安驿镇中心小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文安驿学校。

小山村走上康庄致富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梁家河,了解到村民张卫庞第一年发展果园就收入2万元时,他很高兴。

“我一人富不算富,只有梁家河的群众都富了,那才叫富!”2016年,张卫庞注册成立了延川县张卫庞苹果种植合作社,当年就吸纳137户合作户;2017年,合作户达到379户。“各干各的弄不成事,只有让村里的果农都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生态产业,才能让更多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张卫庞说。

岁月不居,初心不改。曾经在梁家河,习近平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现如今,依然还是在梁家河,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富裕安康。产业全面升级,家家户户有了致富路子;乡村全面发展,土窑洞变成了新楼房;农民全面进步,人人过上幸福的日子。

去年11月,张卫庞将自家的16亩苹果园委托镇上代管,过上了清闲自在、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梁家河却不是以前那个旧模样。据巩保雄介绍,目前梁家河已经发展山地优质苹果899.2亩,流转土地30亩发展光伏产业,村集体年增收65万元。此外,近年来梁家河逐步发展旅游产业。2015年成立的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公司已累计接待游客6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还为村上87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近年来,梁家河秉持担当实干的精神,坚持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中,把群众嵌入产业链条,实现群众持续增收、经济发展双赢。”巩保雄说。

返乡人成了家乡发展顶梁柱

50岁的王保林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外地打工。从1992年到2015年,王保林辗转内蒙古、山西等地,从事玉米淀粉的加工销售,他有经营头脑,一度做到公司管理层。2015年,在外闯出了一番名堂的他回老家过年,听说村里要发展乡村旅游,便动心了。

回乡后的王保林担任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公司总经理,并把许多有一技之长的回乡青年安排到旅游公司中任职。懂驾驶的,就开电瓶车接送游客;懂策划的,就写文案,制定宣传方案。石磊便是其中一员。2016年大学毕业后,他原本在西安工作,但在看到村子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后,最终决定回到家乡干事业。

“要放在10年前,想让在外闯出点名堂的人主动返乡,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巩保雄说,“近年来,家乡的发展也给能人创造了广阔天地,他们便陆陆续续都回来了,和我们一起建设家乡。我相信随着家乡的发展,将来还会有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愿意回来建设家乡。”

去年3月,梁家河村两委完成换届。换届后,更多年轻人加入村两委班子。27岁的石磊当选为梁家河村党支部组织委员。

“人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不行的,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不了事的。无论干什么事业,都要有信仰、有担当。我一定不负青春,为家乡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石磊说。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如今的梁家河,再也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群众再也不用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现在家家户户种苹果、搞养殖、办农家乐、开农家客栈……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成为梦想成真的地方。

(记者 张权伟 陈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