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驱动“脱薄”争先合力——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法院推动信息技术与审判工作双融合纪实

“这台机器就像我去银行自助ATM机办理业务一样,操作简单、不排队,简直太方便了!”8月2日,来到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法院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立案业务的李某,对法院的诉讼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确定相对薄弱的106家法院之一,汉台区法院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摆脱以往的工作惯性,以“脱薄”工作为契机让审判工作走上现代化发展路径。对此,汉台区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驱动,依托司法数据进行精准化管理,为审判执行质效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智支撑,以此夯实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和审判执行深度融合,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聚焦智慧服务维度  为公平正义提档加速

汉台区法院在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中,始终注重智慧成果运用,从服务当事人和便民利民角度出发,不断纵深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在立案大厅,当事人通过诉讼服务柜台机连线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隔空指导和智能语音提示下,用时10分钟就可以完成身份识别、信息录入、材料同步扫描上传等立案操作。汉台区法院持续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研发集微信、支付宝、POS机为一体的便民诉讼缴费电子票据系统,实现各类诉讼事务“一网通办”“一站全办”。

集约化管理对症“薄弱”根源。今年以来,汉台区法院多项信息化应用指标提档升级,电子集约送达各类案件5188件,送达16133人次,送达成功率88.42%;网上在线办理保全率72.62%;网上查控被执行人银行存款2628人次、车辆49辆,101名被执行人迫于惩戒压力主动履行款项323.2万元;通过互联网电子竞价方式上网拍卖12件,变现被执行人财产881.47万元,以数字正义推动实现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升级智慧管理维度  助全流程提质增效

“法庭到街道办指导诉前调解工作,真是雪中送炭。”“我们将加强与法院联动配合,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区综治中心和社区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对法庭指导诉前调解工作表示好评。

汉台区法院升级优化云上法庭、在线法院系统功能,依托 “总对总”调解平台,充分运用“法庭+N”工作机制,有效整合社区、乡镇调解力量,积极与辖区内司法所、派出所、社区、村委会等建立联动调解工作机制,4225件案件调解撤诉;一体推进智慧管理、智慧档案和智慧政务建设,推进无纸化办公,15万余册库存档案全部实现电子化。

汉台区法院实现案件管理全程可视,办案、办公操作全程留痕。该院规范审判权运行,对立审执办案流程中可能存在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设置了36类风险预警规则,面向法官设置了9类预警规则,对各环节风险点进行全程监控预警,实时为审判工作提供“体检表”,助推审判工作全流程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该院上诉率、改判率、发回重审率均大幅下降,审限内结案率提升了3.1个百分点,平均审理时间缩短了15.84天。

搭载智慧评价维度  促考核管理科学精准

“现在,我们员额法官能实时看见承办案件精确折算数和质效指标排名情况,大家干工作更有劲了!”民二庭庭长胡喆对员额法官可视化动态“360°画像”作出这样的评价。

汉台区法院围绕“脱薄”工作任务推进,以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为切入点,以审判效能为抓手,依托数据中台搭载智能绩效考核平台,通过司法大数据分析实现人员的靶向精准评价。依托数据中台系统关联各类案件标签,汉台区法院实现每个案件动态折算,可视化展现员额法官的工作完成情况、奖惩情况、评价情况等信息,对员额法官进行“360°画像”,使法官干警追赶有方向、工作有劲头。

同时,汉台区法院每周针对不在区间和同比趋劣指标开展穿透式分析研判,找准症结并进行针对性整改,以智慧评价结果运用促推审判提质增效。

“我们将聚力融合创新,汇聚‘脱薄’合力,凝心聚力在最短时间内让审判见成效、改面貌。”汉台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建军说。(姜晓玲 记者 张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