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甘泉的“平安密码”
陕西甘泉县是一片红色热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刘志丹、习仲勋等一大批热血忠诚的革命志士曾在这里战斗过、生活过。
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近年来,甘泉县公安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忠诚、为民、担当、清廉、平安、公正”六大主题,以政治建警铸警魂,文化育警聚同心,积极构建独具甘泉公安特色的警营文化,打造风清气正、文明向上、健康美丽的和谐警营,有力助推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实现“双提升”。该局先后荣获“全省优秀公安局”“全省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5年荣获“全市优秀公安局”。
甘泉公安一步步踏实向前,锻造出了一支拥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他们,绝对忠诚、干净自律、能打胜仗、充满活力。
“警察书苑”读书活动
政治建警葆本色 文化育警显忠诚
走进甘泉县公安局办公大楼,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警营文化氛围。大厅正中的LED显示屏,两侧的巨幅画作,无处不蕴含着团结向上的蓬勃朝气,无处不彰显着为人民服务的爱民情怀。极富冲击力的警营文化阵地设计,让来访的每一个人都能被这股来自警营的力量和精神所震撼。
甘泉公安民警“重走长征路”
“没有文化的警察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政治上、作风上就靠不住。所以不论再忙,我们也要让民警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砥砺警心、锤炼党性,确保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甘泉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郝杰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甘泉公安坚持强化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筑牢忠诚警魂,通过政治理论大讲堂、重大节日升国旗、“走长征路、吃忆苦饭”等系列活动举措,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安铁军。
瞻仰革命旧址
该局立足延安和甘泉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组织民辅警到劳山周恩来遇险处、道镇“雪地讲话”旧址、下寺湾毛泽东旧居、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纪念馆、张思德纪念广场等地开展红色教育,传承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党的光辉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有力提升了民辅警的政治素养。
该局坚持党委引领支部,围绕“党旗飘扬铸堡垒 警徽闪耀践忠诚”甘泉公安党建主题,探索形成了“蜂彩”“摆渡者”“铁拳”“守护”“路桥”“尖刀”等党支部党建品牌集群,真正做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民警的先锋作用进一步加强。
此外,该局坚持以文化聚拢向心力,以文化提升战斗力,以文化扩大影响力,精心建设独具甘泉公安特色的警营文化,充分发挥了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经济、实用、现代、高效的警营文化长廊,充分展示了甘泉公安警种部门特色、民警工作风采和地域文化内涵,获得了“墙面会说话”的美誉。建设了温馨舒适的警察书苑,为民警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由民警组建了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门球、警马跑团等兴趣小组,有计划地开展健步走、书画、摄影、篮球、足球、跑步、文艺演出等活动。结合“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学习和纪念等活动。开展从警纪念仪式教育,紧扣人民警察节等民警职业生涯重要节点;组织民警重温入党誓词,举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誓词》宣誓仪式,民警从警纪念、退休纪念仪式,不断增强民警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甘泉公安文化育警工作已成为全省基层公安机关的标杆和典型,在全市公安机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法治公安”提供“甘泉样本”
走进甘泉县公安局执法办案中心,标识规范统一的大厅,人身检查、信息采集、体检室、候问室、询问室、讯问室、辨认室、财物保管室、案件听证室、案件会商室、速裁法庭等设备场所一应俱全,科技化信息化程度高,让人感到格外规范和安全。
近年来,甘泉县公安局紧紧围绕法治公安建设,主动适应新时代执法新要求,按照“大数据+智能化+大整合”总体思路和“三实四化四支撑三到位”的建设思路,建成了总面积1134平方米,涵盖接待登记区、综合功能区、询(讯)问工作区、办公管理区、服务保障区等五大功能区30间功能室的“智能化综合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我们本着不花钱办成事,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县公安局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与科大讯飞等四家公司合作,投入很少的资金建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执法办案中心,这对执法安全、规范执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郝杰自豪地说。
“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执法办案中心积极搭建各类智能化软件管理平台,为办案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和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办案效率。建设应用执法办案管理系统和智能定位管理平台。嫌疑人从进入办案区后,人员信息登记、信息采集、人身安全检查、随身物品存放、候问室分配、询(讯)问室管理、出区等流程全面实现网上登记、流转。进入办案区给办案民警佩戴胸卡、嫌疑人绑定手环后,使用无线投屏的方式将3D人像投放至大屏幕上,利用红外技术实时精准定位,嫌疑人离开可控区域、办案民警单人询问可实时进行预警、报警。智能笔录和智能办案宝典软件的应用为办案民警提供了笔录管理、侦查指引、法律检索、笔录分析、人员核查、案件程序指引、微表情分析、语音转写等实用性较强的功能,极大地为民警办案提供了便利,切实提高了办案效率。在办案中心入区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并与合成作战中心对接,合成作战中心比对后实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办案中心,供办案民警精准使用。
2019年7月,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甘泉召开,甘泉县公安局为“法治公安”建设提供了“甘泉样本”。省公安厅法制总队原总队长马力明确指出,甘泉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今年,综合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应用上再下功夫,在推进执法规范上再抓提升,着力服务实战、服务一线,办案中心高效规范运行再上新台阶。
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助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以初心使命照亮重塑之路,以改革创新点燃发展引擎。深化公安改革,始终为助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强大动力——
近年来,甘泉县公安局坚持“改革创新谋发展 锐意进取争一流”的工作目标,深入实施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坚持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加快构建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现代警务体系,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全面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强化资源整合,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科技含量,着力服务公安实战应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始终蹄疾步稳——
该局创新开展社会资源视频监控整合,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在县局自建监控升级改造基础上,组织民警深入摸排全县辖区社会资源视频监控详细信息,并将符合接入条件的1500余路社会面视频监控全部接入县局视频监控平台,以极少经费拓展视频监控覆盖面,深度融合各场所、各重点部位监控资源,县、乡、村、户四级一体化视频监控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安信息化基础进一步夯实,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警务互助、平安共建的区域警务合作新格局,这在治安管理、案件侦办和服务群众工作中发挥了最大的效能作用。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甘泉县公安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公安队伍教育整顿,聚焦新时代强警实践,依托智慧公安建设,有力助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该局将接处警岗位前移,在县局窗口位置设立刑事案件受理大厅,信息化支撑案件受理处置,实现了第一时间接待群众报警,第一时间数据查询比对,第一时间进行反诈预警止付,第一时间快速出警处置,有效提升了案件侦办效率。
——该局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将户籍业务进驻县行政审批大厅,积极争取上级公安机关支持,开通全省唯一的户籍管理“超级账户”,实行户籍业务一站式办理,这使进城居住和务工人员无需再往返户籍所在地就可办理户籍业务,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办理业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该局还充分应用公安新媒体发好公安声音、讲好警察故事,建设了科技化的新媒体中心,利用甘泉县公安局公众微信号、抖音号、视频号等,宣传甘泉公安工作动态,讲解治安防范知识,发布反诈预警信息,介绍公安便民服务举措,进一步增进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巧打改革组合拳,立足机制见真章。甘泉公安警务机制改革蹄疾步稳,扎实前行,呈现出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亮点突出的良好局面。
开展“百警连万家”活动
一支专职队伍两种模式,让民警跑起来
“基层矛盾,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但就是这些琐事杂事,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甚至导致刑事案件发生。”这是有着多年公安基层工作经验郝杰的切身感受。
要排查化解矛盾,首先要搜集线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在创新开展“百警连万家”活动时,郝杰要求公安机关要坚持传统警务与现代警务,线上警务与线下警务相结合(两个结合),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的新方式新方法,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的效率和水平。
传统、线下警务即开展“十必进五必访”,民警主动上门入户联系群众,让群众诉求可以多渠道反映,全方位掌握民情民意。
调解矛盾纠纷
“我们建立了一村(社区)一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职队伍,推动局机关警力下沉到一线,基层派出所警力占比达到了全局总警力的48.1%。派出所民警一人包一个村或社区,确保有专门的民警点对点管村上和社区的矛盾纠纷,将社会面管控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郝杰对记者说。
线下走访开展得如火如荼;线上警民微信群里更是热闹十足。
为了实现线上与线下警务机制连通,不断增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实效,甘泉县公安局各派出所全面组建了辖区村组、社区、行业、单位“百警连万家”警民微信群,实现了“民警宣传在群里,百姓说事在群里,警民沟通在群里”。
建群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快速地发现问题,进而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刚出生的宝宝什么时候能上户口?”“地里的玉米秆能不能烧?”……在各社区、村组、行业单位“百警连万家”警民微信群里,每天都有群众咨询这样那样的事情。对于辖区派出所的民警来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自从有了警民微信群,民警得以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此前,年轻人张某急需贷款,在网上看到了一款网贷软件,提交个人资料后对方要求支付手续费,张某觉得不踏实,在群里联系民警,私信询问具体事宜。民警得知情况后立即回复他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为了防止张某汇款,民警连夜驱车来到村里找到张某,成功阻止其上当受骗。
截至目前,该局已建立警民微信群200余个,吸纳全县90%以上的家庭,通过微信群发布信息万余条,通过微信群梳理线索300余条,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实施“三色管控”,多元化解“N”个矛盾纠纷
针对有可能出现的走走过场、敷衍了事、应付检查等情况,甘泉县公安局严格责任落实,创新推出了“三级包抓”机制,即公安局领导包抓乡镇、科所队长包抓社区(村组)、派出所民警包抓到户。
县公安局“百警连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工作细则》《考核办法》等机制规定,对包抓领导及民警采取随机抽取考核,要求包抓民警入户每周不少于20小时、5次,包抓领导每月至少2次到包抓点督导。
“所有排查走访都必须有台账,台账里要有各级包抓责任人和走访村民的签名确认,还要附有走访时的实地照片,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郝杰说。
在城关派出所的一本台账中,记者注意到,某社区9名群众的名字被红、黄、蓝3种颜色标注。
负责包抓该社区的城关派出所所长牛海富告诉记者,这是所里民警在包抓社区排查出的重点人群,按照红色、黄色、蓝色3种颜色进行分级管控。
在“百警连万家”活动中,甘泉公安民警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回访(四个重点),全面梳理排查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对已经调处化解和移交其他部门的矛盾纠纷进行回访,针对性地落实工作措施。
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三色管控”,即红色代表有重大隐患情况,极有可能发生“民转刑”问题或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必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化解;黄色代表矛盾问题较大,难以一次性化解,需持续跟踪化解;蓝色代表矛盾双方情绪较为稳定,社会危害程度较小,需要进行关注化解。
“分级包抓,分色管控,靶向化解,有效提高了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牛海富说。
分类精准管控做到了,到底如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甘泉县公安局也有自己的绝招。
为了更好地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阶段,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甘泉县公安局在村上、派出所及县局分别建立“樊九平式”调解室,对摸排出来的矛盾纠纷,首先由包户民警负责,在社区或村上调解室进行调解。在村上、社区调解不了的,上提一级,组织调解组成员和当事人在派出所调解室进行调解。对在派出所仍然调解不了的或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则在县局调解室组织进行调解。这就是深受群众称赞的矛盾纠纷“三级调解”机制。
“3年来,我们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43起,全部得到了妥善化解处置,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甘泉县公安局政委王锋说。
利用社会资源,强化治安管理
在实践中,甘泉县公安局还进一步完善资源整合、科学分流、效力对接的制度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以多元化的方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形成了警务跟着民意走、民警围着群众转的工作局面,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3年来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和重特大刑事案件,全县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2021年较上年同比分别下降了40.54%、47.25%;2022年1月至10月份较上年同比分别下降了37.5%和20.1%,真正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治安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郝杰表示,下一步将带领全体民辅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始终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忠诚履行公安机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坚决完成安保维稳、疫情防控、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各项目标任务,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最昂扬的斗志、最过硬的作风、最扎实的举措,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使命贡献公安力量。(记者 贾志敏 程浩楠 通讯员 赵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