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锡五审判方式”入脑入心 延安法院这样做 !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延安中院)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为依托,大力加强红色法院文化建设,广泛深入开展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促进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据初步统计,十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51999件,结案349147件,均为上一个十年的2.8倍。其中,延安中院受理案件42575件,审执结案43167,同上一个十年分别增长142%和146%。常态化扫黑除恶、攻坚执行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法院前列。延安中院“红色法院”文化建设项目被评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全省法院文化建设优秀品牌”。
红色法院: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大传承
“边区法院在延安13年,奠定了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特别是创造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作用重大,影响深远。因此,深刻学习领悟、大力传承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延安广大法官干警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延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群说。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核心要义是“一刻也不离开群众”和“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如何让“马锡五审判方式”入脑入心、在革命圣地遍地开花?延安中院党组经过认真调研,决定以特有的红色法院文化资源为阵地,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切入点,在全市法院掀起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广泛深入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此外,该院精心编创大型法治历史文化情景剧《法院山》,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雷经天、马锡五、党鸿魁等司法英模人物和重大典型案例故事成功搬上现代舞台,组建延安中院“天平”合唱团,法官干警唱响红色院歌《金色天平》,开展“沉浸式”红色文化教学活动。启动《陕甘宁边区法院史》编撰工作,编著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等书籍,正在积极筹建网络化、数字化的延安中院院史陈列馆、陕甘宁边区审判史陈列馆、“马锡五审判方式”专题陈列馆等,努力打造系统展示边区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权威文化阵地,用心传承红色法院文化。
圣地法官:
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保障,再好的法律也难以转化为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延安中院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法官队伍,以实际行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延安中院机关党委及各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选好配强了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开展了“模范机关”“党员先锋号”“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对党员进行评星定级积分考核,对党支部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开展书记讲党课、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举办演讲比赛、参观革命旧址、召开“五四”青年节研讨会等活动,隆重表彰全市法院“十大办案标兵”,大力选树“马锡五式人民法官、人民法庭”,打造新时代全市法院典型榜样,实行“菜单式”的政治业务培训,提升法官素质能力,培育公正司法的过硬本领,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大力整治顽瘴痼疾,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着力提升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力争使全体党员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建设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延安中院紧紧围绕延安特色产业,严格按照“大局工作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不断延伸服务职能,以主动作为的姿态,为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制定出台了《关于为奋力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突出“五个聚焦”职责,提出四个方面23项工作举措,要求两级法院从聚焦特色产业完备,服务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聚焦城乡协调发展,强化司法协同保障;聚焦绿色健康发展,加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聚焦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民生权益司法保障;聚焦文化守正创新,发挥法治规制作用五个方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全力服务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特色法庭:
司法为民便民机制的大实践
如何让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和“马锡五审判方式”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延安两级法院坚持将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与“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争做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传承人为己任,把司法为民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去年11月,志丹县人民法院“苹果巡回法庭”负责人张丽梅接到电话称,一位果商在购买苹果的过程中与果农发生矛盾。果商与果农双方已签订合同,但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双方在果品质量把关、是否全部收购以及采摘和装车需要的工具由谁准备等方面发生分歧,一时之间难以解决。此外,在发生争执的这段时间,志丹县气温骤降、大雪突至,部分苹果由于未能及时进行采摘而造成价值损失。虽然果商有意继续履行合同内容,但前提是果农必须向其道歉并赔偿多项损失。果农认为自己没有责任,是果商自身原因才导致损失,因此拒绝道歉。
考虑到双方矛盾尖锐,直接面对面调解的效果可能不佳,但若不尽快解决,将给双方造成更大损失。于是,张丽梅当即决定分别对双方展开诉前调解工作。经过几轮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继续履行此前签订的苹果购销合同。3天后,果农的2.5万余公斤苹果顺利装车,此次矛盾得到妥善化解。
“截至今年6月,苹果法庭37次送法进果园,78次将法庭搬至村组院落。”苹果巡回法庭负责人张丽梅介绍,“通过常态化的法律宣传以及就地调解,‘苹果巡回法庭’坚持学习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寓教于法、寓教于审,运用典型案例,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让法治思想植根于群众心中。”
在延安,类似这样的办案故事和创新的工作模式还有很多。全市法院通过开展“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的“两说”机制、“樊九平”调解室、“苹果法庭”“能源法庭”“旅游法庭”“蔬菜巡回法庭”等特色巡回审判方式,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积极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从“被动司法”转向“能动司法”,从“等案上门”转向“就地解纷”,从“坐堂审案”转向“参与治理”,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全方位最快捷的解决群众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