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庭院”议事、“智慧网格”管事、“澄城老哥”说事——澄城 “微自治”解决群众身边事

近年来,澄城县城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 全域融合”系统理念,不断探索最贴近群众、最接地气、最温暖人心的基层治理方式,在阵地建设、网格管理、小区治理、为民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让基层治理充满烟火气。

“党建庭院”议事

“这个门要有人管,没人管的话,装上三两天就坏了。”

“这煤房两面墙上挂的那些网线也要整呢,不仅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

“小区的墙面需要重新粉刷,破损路面也需要整修。”

……

7月14日,澄城县城关街道宝塔社区长乐村小区的党员和居民代表们围坐在“党建庭院”,一起讨论小区事务。

长乐村小区建于1992年,由于历史原因长期无人管理,环境卫生差、基础设施陈旧、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是典型的“三无小区”。为有效破解“三无小区”治理难题,城关街道创新思维,因地制宜探索出“党建庭院”议事模式,把支部建在家门口,让群众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议解决小区治理中的各类问题。

“党建庭院”建立后,长乐村小区的道路、用水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现在,路平了,灯亮了,停车也规范了,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心更齐了。”长乐村小区居民王俊斌说。

“‘党建庭院’建立以来,不仅畅通了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还引导居民在小区治理中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参与,实现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微自治’体系。”宝塔社区党总支书记白佳表示。

如今,城关街道的许多小区都将一些闲置场所充分利用了起来,建成“党建庭院”。在“党建庭院”,由退休党员、老干部、网格员和道德模范等人员担任的“红色讲解员”还会送上家门口的学习大餐,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据了解,城关街道共建立“党建庭院”46个,累计解决各类问题80余个。

“智慧网格”管事

“基层工作重点在事、落脚在人。辖区独居老人有需求联系到我们时,我们都会安排好工作,及时为老人排忧解难。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城关街道兴华社区网格员孟新栋说。

为了推进城乡“治理一张网”,城关街道将辖区16个村(社区)按照“综合+专属”分门别类设置1936个综合网格,实行“AB双岗制”,配备6954名网格员,推动网格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盲区。截至目前,城关街道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余个。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多,人员流动大、管理难度大,城关街道推行“网格+服务”模式,注册成立了城关街道彩虹志愿服务站,常态化组织开展环境整治、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宣讲、代买物品、免费理发等志愿服务;重点聚焦“一老一小一弱”等群体,定期发布彩虹志愿服务项目,分类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精准志愿服务。

“社区是个大家庭,管理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当网格员解决不了时,这些多元力量就会发动自身资源和优势,协助网格员解决问题。”兴华社区党总支书记曹莉说。

“澄城老哥”说事

“这巷道北高南低,每次下雨就灌水,你说咋弄?”7月13日,在兴华社区的一处“党建庭院”,因下雨天污水倒灌引起的纠纷正在紧张调解中。

“大家先别急,天热火气大,咱们静下心来慢慢说。”眼看着群众情绪激动,城关街道“老哥说事”协会副会长樊正海急忙劝解。

经过多次实地察看了解详细情况后,以樊正海为代表的“澄城老哥”们帮助街道、社区对接县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样的特殊调解,在城关街道已不是第一次。

为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今年以来,城关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创新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新格局,注册成立了“老哥说事”协会,深化“百姓说事、干部解题”机制,开展法律咨询、草根调解等服务。

“‘老哥说事’协会选聘有威信、有热情、有时间、懂政策、善调解的‘澄城老哥’帮助群众化解矛盾,是我们今后要重点打造的矛盾纠纷调解品牌。”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卢西芳说。

(记者 梁少飞 通讯员 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