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渭南公安:端作风 优服务 让户政“窗口”更贴百姓

公安户政窗口是新时代公安机关与群众联系最广泛、最能直观展示公安机关执法形象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评价。全市公安机关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渭南市公安局从工作理念着手,推进户籍窗口端正工作作风,创新便民举措、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制度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五个方面,全面建设规范化户政窗口,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建设规范窗口,严格督导检查

渭南市公安局立足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紧扣设置合理化、管理制度化、流程规范化、设备智能化、服务精细化的工作要求,全面建设规范化户政窗口。

强化硬件建设,统一建章立制。全市户政窗口用房规范建设率、标牌制度规范设置均达到90%以上;投放业务办理自助设备43台,为群众提供自助拍照、自助办证;推行居民身份证电子化缴费服务新模式,在保留现金缴费的基础上,开通电子支付功能,提高办事效率,便利群众生活。

增强人员配备,端正工作作风。全面配齐户籍民警和户籍辅警,不断加强户籍民警和户籍辅警专职化建设,实现了民辅警1:1配备比例。通过开展督导检查,提高了户籍民辅警业务办理水平和沟通能力,提升了全市户政窗口服务质量。

规范业务办理,加强督导宣传。全市户政窗口严格按照流程审核办理身份证、边境通行证、跨省通办等业务,规范身份证缴销、档案整理等工作;总结宣传150余条服务群众的良好经验,提升窗口服务质效,避免投诉事件发生。

修订办理细则,规范户籍管理

聚焦社会关切,紧扣民心民意,将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作风建设的破题之策,探索建立集“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的户口办理工作规范,形成新老户籍民辅警常态化“学练考”机制,不断提升户籍民辅警职业素养。

学习研讨,掌握两级意见建议。认真组织全市公安机关户政窗口学习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试行)》文件精神,结合各县(市、区)工作实际,征求意见和建议。

细化完善,制定全市办理细则。融合上级精神,整合县级意见,对照原有细则,优化渭南市公安机关办理户籍业务条例,确定完善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户口办理指导规范。

专题培训,组织考试颁发证书。为推动工作落实,确保户籍民辅警熟练掌握市公安局最新户籍政策,通过开展新细则专题培训,组织资格认证考试,为全市399名户籍民辅警颁发岗位资格证书,做到全体户籍民辅警持证上岗。四是统一标准,规范户籍档案管理。按照公安部统一规定,登记装订居民身份证编码册及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四类业务的档案,不断健全渭南市户籍台帐、档案管理等工作。

创新服务方式,落实便民举措

渭南市公安局探索推出“一网式”流转、“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申办81项户口业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疫情和节假日期间,落实便民措施,灵活服务群众,打造永不下班的“掌上户籍窗口”。实施疫情“四办理”。鼓励群众“网上办理”,为减少人员聚集,防疫期间鼓励群众通过陕西“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办理相关户籍业务。减少“线下办理”,为降低感染风险,非急需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居住证等业务的群众,缓办或延期办理业务。保持“有序办理”,办理业务时,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一扫一测三查验”并进行信息登记,保持良好秩序。业务“灵活办理”,疫情期间需要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通过拨打“渭南警讯”公众号发布的全市户籍窗口联系电话,咨询办理事项所需的资料,尽量减少滞留时间,确保一次办结。坚持假期“两受理”。“预约受理”,群众可通过户籍窗口预约电话、陕西“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等形式预约办理业务时间,户籍民警按照预约时间及时为群众受理户籍业务。“留办受理”,对因需要调查核实或特殊原因不能当场办结的业务,先行预留相关资料,后按照流程和时限受理完结,及时告知群众。

落实特殊群体“三服务”。“优先服务”。在窗口醒目位置张贴或摆放“优先”提示牌,为军人和60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优先办理服务。“代办服务”,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除居民身份证以外的其它户政业务,均可委托亲属办理。“上门服务”,对于老弱、病患、残疾、孤寡等行动不便,确实不能到派出所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提供上门受理、上门送证服务。

开通特殊需求“绿色通道”。户籍窗口为特殊人员、特殊情况开通“绿色通道”,为500余名考生加急办理居民身份证,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审核签发、当日上传省公安厅制证。24小时“不打烊”,满足群众用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