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融网格 共治共享——咸阳市武功县构建“全链条”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姬水之畔,古邰之壤。咸阳市武功县是农业大县、建筑企业大县,也是叫响全国的“电商新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诉求趋于多元化、矛盾纠纷日益突出。

对此,今年以来,武功县以建设“三强四美”现代化新武功为目标,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德润武功、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描绘出基层有活力、治理出成效、群众得实惠的基层善治新画卷。

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

武功县不断强化党委在社会治理中的统领作用,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工作专班,确定工作目标。县委政法委结合县法院推送的各镇(街道)每月诉情信息,制作《全县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情况通报》,对全县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等进行通报,夯实社会治理根基。县委以“月月评比、季度讲评、年终晒成绩”的考核方式,设立“红黑榜”,助推社会治理工作责任落实落细。

武功县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的领导,探索推出“党建+网格+社会治理”模式,实行“两代表一委员”下沉包联网格、“党小组包联党员、党员包联群众”机制,打造以网格员为骨干、多方协同的网格力量体系。同时,该县扎实开展“党建+”模式观摩点评,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有效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县法院依托“一村一政法干警”包抓平安建设工作,常态化入户走访、面对面采集诉求,有效整合治理一线力量,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武功县积极构建覆盖多层面、宽领域的党员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服务、双管理”机制,利用民情热线和“随手办”专栏,实现信息动态随时采、矛盾纠纷随时调。县法院将党员法官融入全县网格内,通过电话咨询、微信群交流、定期入驻等方式,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依规解决纠纷。2024年,全县累计收集民意29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90余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

法融网格提升治理水平

以“一网统管”为牵引,武功县将全县划分为192个一级网格、1414个二级网格,同时将“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进行关联采集、标注上网,实现上报事件的核实、处置、反馈、评价等全流程闭环管理。该县常态化开展网格问需、网格问计、网格问效等活动,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实现“全省平安县”创建“六连冠”,先后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铜鼎”“平安银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

武功县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联调模式,设立“金融消费纠纷法官工作室”等6个法官工作室,以及“价格争议调解处理工作站”等9个调解平台,通过“诉前调解+诉前调书”模式,高效便捷解民忧。该县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打造了“永儒说事评理点”“忠民调解”等一批特色品牌。

县法院以“分类化解”为原则,聚焦金融案件高发的行业领域,梳理焦点问题,适时发送司法建议,推进落实金融风险防范常态化机制;积极构建“法院+工会”接力模式、“法院+仲裁”裁审衔接制度,妥善化解劳动争议纠纷。聚焦建筑领域,县法院联合县住建局,指导小区物业组织、网格员、“红袖章”队伍加大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确保物业纠纷消除在未起之时。此外,县法院成立了电子商务法庭,对电商企业“把脉问诊”,增强企业家的法治意识、风险意识。

共治共享实现提质增效

坚持德治先导,武功县连续举办14届“十大孝子”“十大贤媳”“十大好公婆”评选和表彰活动,积极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范围;坚持“法、理、情”相统一和“网格化+人性化”相衔接,组建家事纠纷调解专业团队,推进“社会和美”建设。

武功县持续深化拓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精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扎实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建设,重拳整治陈规陋习,大力开展乡村“大喇叭”宣讲和道德讲堂活动,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全县192个村(社区)设立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室”等自治组织,打造“厚德上显·书香满村”“绿华好人”“肖马三治融合”等一批村级德治品牌。

武功县以长宁镇为试点,建成“四位一体”的“长宁平安驿站”,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以普集街道营上村为试点,推出“1+1+N”“警格+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普集街道人民西路社区为试点,推动实现居民需求在网格征集、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升级。

坚持数字赋能,武功县完成201个综治视联网点位铺设工作,汇聚重点领域53条基础链路,推动实现六级视频联动、重点领域视频汇聚,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治理网络,为全县8个镇(街道)、192个村(社区)配备200辆GPS网格治安联防巡逻电动车,推动基层治理“可感、可管、可控、可防”。(通讯员 宋琳 何华;记者 郭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