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答题助手”走红背后有何隐情?有外挂为赚流量
直播答题热度不减催生“答题助手”有外挂为赚流量有“神器”觊觎隐私
“直播答题助手”走红背后有哪些隐情
“世界杯要搞答题直播,搜狐准备了百万奖金。”
这是近日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外界透露的信息。
从今年年初开始,直播答题一路火爆不减。
然而,在众多平台蜂拥进入直播答题领域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各种辅助类作弊软件的出现。
就在答题者对“答题助手”还处于爱恨交加之际,一则新闻引爆舆论——“百万英雄”的共同举办方和运营方今日头条等公司起诉搜狗输入法,认为搜狗输入法遮挡答题页面并自动显示题目答案,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过,距离新闻爆出尚不足24小时,事件迅速得到“反转”。随后,搜狗公司向媒体澄清说明:今日头条方已提交书面撤诉申请,法院也口头裁定准许撤诉,上述行为均记入笔录。
之后不久,有关部门下发《加强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对网络视听直播答题活动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网上传播秩序,防范社会风险。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这场答题产业热潮背后,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厘清。
“答题助手”种类多
随着一系列直播答题活动的出现,直播答题成为最火热的风口。
不少直播平台纷纷推出答题活动,每场奖金为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这场“撒币大战”吸引了成百上千万用户参与其中。随着参与人数的增长,直播平台的题目也愈发刁钻起来。
面对此类状况,一些互联网公司竞相推出“答题助手”。用户只需使用两部手机,一部参与直播平台的答题活动,一部打开“答题助手”实时获取答案,即可提高答题速度与正确率,获得更为丰厚的奖金。
“有些用户是能拿到钱的,只不过越来越少,只能说积少成多吧。‘答题助手’还是有用的。以一款解题软件为例,用户进入聊天室后,专家在线给出答案,速度也够快,准确率还高,基本场场可以拿钱,我连拿6场,赚了不少。”北京白领符涛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还有很多答题者同时使用两款‘答题助手’。”
北京某高校学生张晓东经常穿梭在各大答题平台之间。在他看来,有些“答题助手”只能根据搜索结果的相关性,给出最佳答案而非正确答案。
此外,张晓东说,面对适合检索的题目,如“斯诺克比赛在对手不失误的情况下,单杆最高得分是多少”这类问题,有些“答题助手”能够给出直接的答案:147。面对反问题目和模糊语义的题目,比如“下面哪个国家不是君主立宪国家”类问题,有些“答题助手”则会显示“还在想”。
张晓东告诉记者,还有一种基于在线语音识别的“答题助手”,其优势在于,可以通过长按增音量键、长按home键、手机通电、蓝牙耳机等多种方式唤醒,题目能够在线语音识别。
“不过,这种语音识别类‘答题助手’无法保证答题速度,往往当答案搜索出来后,答题时间已经结束。”张晓东说,还有一款“答题助手”则存在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以前还有一款软件,用户只能通过图片或者语音的方式获取题目答案,使用步骤繁琐,用户体验性一般,目前已经下架了”。
附加产品市场火爆
其实,在直播答题市场还未被下令整顿之前,其风靡之势催生了各类“神器”。
不过,有答题者在使用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门道”。
张晓东说,刚开始玩直播答题时,大家还秉持一颗靠自己的知识储备答题的初心,“后来发现,网上出现了一批答题微信群、答题QQ群。不过,不少答题QQ群要求先交费才能入群。对于答题者来说,还没开始‘薅羊毛’就要交一笔‘学费’”。
除了答题微信群、QQ群,还出现了答题外挂。
搜索电商平台会发现,不少商家出售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答题神器”。这些“答题神器”打着诸如“1秒出答案,安全、专业、放心”之类的旗号,外挂种类众多,涵盖各大答题平台。
不过,不少答题者认为,他们购买的“答题神器”并没有那么准确,有些常识题都能答错,最后还是得靠自己。
“比如一道生活题:从北京到天津,不能乘坐下列哪种交通工具,A、飞机;B、火车;C、邮轮。答题者靠常识都知道北京不临海,肯定不能选邮轮。可有些‘答题神器’提供的答案偏偏就是邮轮。不少答题者在疑虑间选了C,最终肯定是错的。”张晓东说。
“有不少大的平台推出了免费的‘答题助手’软件,其目的是增加自己的流量。不过,一些不知名的外挂就不靠谱了,其中可能会携带病毒或木马,威胁个人信息安全。”曾经设计过类似“答题助手”外挂的程序员杨松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我发现,有的‘答题助手’习惯在最后几题给出错误答案,可是看题目却完全是不用绕圈子就能搜索出答案的,但很多人都因使用‘答题助手’提供的答案被淘汰。这难道是故意的?为了减少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张晓东说,他觉得背后原因可能“另有深意”。
对此深有同感的符涛则说得更加直白:“好几次都是在最后一题给错误答案。答题者貌似有作弊的侥幸,但是到最后什么也拿不走,只有平台方赚走了流量。”
除了这些“助手”,直播答题市场的“神器”还有“复活卡”。
在某电商平台,“复活卡”的销量可谓增长飞速。《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销量最高的一家已售出超过3000份,而销量排位后十名的也都在3000至1000份之间,均价在5角左右。
据知情人介绍,这些商家也是自己注册多个账号,代刷“复活卡”,有的商家使用一些软件修改“复活卡”的数量。
记者询问一家出售“复活卡”的网店客服了解到,只要玩家给出自己的邀请码,他们就会找人帮刷“复活币”。不过,由于需求火爆,不少店家都称单次购买有上限,不接急单,因为找人刷“复活币”需要一定时间。也有店家称,玩家如果想立刻拿“复活币”,可以加价,买得越多加价越高。
是辅助还是作弊
答题者在参加答题活动时使用辅助工具,这种做法是否属于作弊?
“这确实有作弊之嫌,对未使用辅助工具的用户略显不公平。”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不过,由于答题活动原本就是公开的,不论是多人共商作答还是借助辅助工具,答题方式是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的。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很难用法律评价这些所谓的“外挂作弊”行为。
朱巍说,从商家的角度来看,直播答题模式的主要盈利点在于流量。其主要的赚钱方式不是来源于网民,所以网民在使用一些所谓的外挂时,只要不破坏整个直播的正常运营,可能也并不是特别大的事情。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各平台的活动规则中,都明确禁止使用答题外挂。比如,某平台在其答题规则中写明:禁止用户以任何不正当手段及/或舞弊行为参与本活动,一经发现,活动举办方有权取消该用户的活动参与及获奖资格,有权收回用户已取得的答题奖金、追讨已提现的奖金金额,并保留追究该用户法律责任的权利。不正当手段及/或舞弊行为包括但不限以下,通过非官方客户端入口参与;篡改设备数据,伪造成用户参与;扰乱平台秩序、使用模拟器、插件、外挂或通过第三方工具、第三方平台等下载、注册、获取答案、答题、获取复活卡或对本活动进行干扰、破坏、修改或施加其他影响及活动举办方认为的其他不当手段及/或舞弊行为。
“如何区分作弊及作弊的人数较多时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对答题平台来说是难题。”北京律师杨振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答题产业亟待监管
“我们不接急单,还有200多单排队呢。”
这是张晓东最初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复活币”时,店家对他说的一句话。
“有业内人士告诉我,引入复活机制本来是所谓的‘节目圣经’或者叫‘运营圣经’,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交网络互动手段。”张晓东说,“现在,这个社交互动手段变成了作弊与反作弊的恶性循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2亿。企鹅智库发布的《全国直播答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在所有对直播答题感兴趣的手机网民中,55%的人参与过这项活动。
参加直播答题的用户越来越多,其背后的问题也越发凸显。
“直播答题号称的所谓线上线下互动娱乐模式,实际已经变成空话和自欺欺人。在网上售卖各种辅助软件、假人答题、‘复活币’的很多,这类辅助类作弊软件,说到底都是通过抓取搜索的方式快速获得答案。当然,不排除一些外挂本身就是黑客工具,当你利用它答题时,黑客已经获取了用户的所有信息。与打击网络游戏等外挂态度不同,大部分平台对此并不十分在意。”朱巍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因为,不管如何使用辅助作弊软件,平台宣传效果、身份信息绑定结果、银行卡和电话信息、广告效果都已经完成,更何况很多外挂还能增加人气。
在朱巍看来,直播答题是新玩法,但作为载体的平台却存在老问题。直播作为一种新媒体业态,兼具实时性强、表现形式多等优势,不仅传播效率高,而且受众范围广。然而,站在风口的投资方一味“撒币”,纵容内容粗糙的劣质平台以及相关灰色产业挤入公众视野,不仅会破坏整个直播行业生态,还会对广大受众造成恶劣影响。
“用法律规范不良倾向,势在必行。”朱巍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法制日报记者 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