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向世界发出“西安年 最中国”邀请
元旦假期,游客排队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记者窦翊明摄
1月24日西安小伙伴们的微信朋友圈被题为《“西安年最中国”永康书记邀你来过西安年,这里的大年“最中国”》的文章刷屏。100000 的阅读量和刷不完的评论让大家对“最中国的西安年”产生了向往,也勾起了很多外地网友新年逛西安游陕西的欲望。陕西如何打好文化旅游的牌?省政协委员们也有不少好建议。
“一带一路”机遇下
做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省政协委员戴宏科的提案正好是关于文化旅游方面的,他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加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彰显‘文化陕西新形象’?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推进陕西形象、经济、服务的国际化建设,更有助于促进陕西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完美打造。”
因此戴宏科委员建议,进一步强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意识,加快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到“有中拉长、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切实纳入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大产业。同时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树立大旅游、大联合、大市场观念。建立多省份旅游联盟,培育特色旅游板块。实现文化旅游融合项目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旅游路线、宣传营销、服务管理一体化。利用好“山水人文”四大资源,着力打造“周秦汉唐文化品牌”,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打造优秀演出剧目。组建“丝路旅游联盟”,用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立旅游互通机制,深化丝路旅游合作。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延伸旅游品牌产业链。
围绕我省各城市核心特点,开展形象系统设计,塑造全新形象体系。实施国际、国内整体营销方式,通过城市、景区、联动产业实现品牌联动,多层次、立体化地促进陕西文化旅游品牌新形象的建设。构建全域化、全方位、全智能的宣传营销体系。
在戴宏科委员看来,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在本质上是创意产业,是体验经济和审美经济结合的手段和载体,而且在规模上更是大产业,是没有天花板的绿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对旅游业态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应该充分利用VR、AR、3D、大数据等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以西安为核心形成
关中陕北陕南三个文化产业带
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的委员们调查显示,我省共有旅游资源单体9972个,类别齐全,但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自然旅游资源仅占总数的6.56%,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等文史类占比高达93.44%,比例悬殊、资源不均。文化产业区域结构也不平衡,从关中城市群看,西安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咸阳的7倍之多,是宝鸡和渭南的20倍以上。这样的实力差距也就造成关中城市群内部文化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协同带动作用不明显。
文化产业发展趋向“同质化”。伴随袁家村、马嵬驿、周至水街等地民俗旅游的欣欣向荣,各个地区以此为风向标,大肆建设民俗古镇。一哄而上的建设因缺少资源整合以及产业链的形成而很容易产生“产业泡沫”。因此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的委员们联名建议,引导各市、县(区)牵头组织本地的旅游开发企业对零散的旅游资源进行就近整合,有条件的也可以跨区域整合,设计具有主题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带,连带成片,打造具有区域规模性的历史文化旅游聚集区,从而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旅游品牌。同时建议政府制定各种投融资优惠政策,借助各类投融资机构,构建完善的扶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的投融资服务机制。
在整体布局上,可以西安为核心,通过带动辐射,形成关中、陕北、陕南三个文化产业带,延伸陕西文化旅游产业链,丰富文化旅游业态。
推动“旅游 ”与“ 旅游”
大力发展优质旅游
省政协委员李瑛调研发现,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如何深刻把握和挖掘陕西旅游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是当务之急。因此就要求我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全省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打造,用全域胸怀加强顶层设计,用文化脉络构建大格局,用自然生态连接大景区。
李瑛委员说,对不具备开发条件的,一定要做好“留白”,宁可暂缓开发也不能留下历史遗憾。同时,研究出台促进关中、陕南、陕北旅游发展的意见,可以实行一市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发挥各市优势,突出各自特色。比如西安主打唐文化,咸阳主打秦文化,宝鸡主打周文化,汉中主打汉文化等等,并做到省、市一盘棋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同时坚持走高渗透融合发展之路,促进“旅游 ”向“旅游 ”与“ 旅游”高度融合转变,冲破原有产品局限,最大化地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推动“规划 旅游”“项目 旅游”“城市旅游”等,从项目策划、产业发展初期就充分考虑附加旅游功能,赋予旅游价值,并预留旅游“接口”和“空间”,形成大产业、大市场。
重点将文化旅游做到极致。充分发挥陕西中华人文历史根脉地的优势,深入挖掘展示周、秦、汉、唐历史文化资源,将“无形变有形”,从“地下”到“地上”,从“有说头”变为“有看头”,大力实施文物活化工程、国家记忆工程,讲好陕西故事,把陕西打造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高地。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引导绿色旅游消费,推进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旅游新格局。
李瑛委员提到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也要注重品牌战略,打造优质旅游形象品牌。
加强交通治理
保证文化观光路线通畅
酒香也怕巷子深。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路网建设也是促进我省文化旅游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省政协委员黄湘詅表示,文化观光产业的产品是静态的,但文化观光产业的消费依赖“流动”的能力,要使得进入陕西省的游客,不受交通运输困扰,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去。
如何让游客在陕西各城市市内旅游出行更便捷、绿色?黄湘詅委员建议学习各国先进大型城市交通治理的成功经验。加大力度规划符合现代化城市的交通治理办法,建构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市区道路服务水平。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应用技术,构建高效交通网络。让民众在出门前或旅途中可通过APP或车联网系统,了解公交车到站、停车场剩余空位及道路交通等信息。记者宋洁 关颖 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