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光明日报:打破单一总分录取的高招模式

原标题:打破单一总分录取的高招模式


据媒体报道,日前,作为我国第二批新高考试点省份的海南、山东,先后颁布了《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2020年改革全面落地前,我国今年还将启动17个省份的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如何改出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少专家表示担忧,高考改革切莫“改”掉了科学素养。从浙江和上海已经试点的高考改革看,因“赋分制”不占优,被最多考生弃考的物理,在进入大学后,来自浙江和上海的新生的物理整体挂科率大大高于往年。

  一些专家质疑,这是因为把物理、化学、生物等作为选考科目导致的问题。但其实,出现目前的问题,不是给学生学科选择权有错,而是整体高考录取制度与扩大学生选择权之间不够匹配,导致基础教育还存在功利的应试倾向,为获得更高等级,很多学生不愿意选难度较大的物理。

  本来,按照新高考的科目组合设计,和大学专业招生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针对新高考“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选择物理是最具优势的,化学、生物次之。考生只要选了一门物理,在浙江高考中可以报考91%的专业,在上海可以报考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同济等5校122个专业的120个。可是,在浙江和上海都存在选考物理科目学生偏少的问题,在浙江7门选考科目中,物理排第六位,在上海6门选考科目中,物理排第五位。

  出现这一现象,是实行新高考改革后,高校录取主要还是按“3+3”的总分排序,结合学生志愿进行录取。因此,考生在选择科目时,首要关注的还是怎样才能获得更高的高考分数,而不是自身的兴趣,以及未来长远的学业与职业发展。

  另外,就是高校专业提出的一些选考科目也缺乏科学论证。在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中,很多高校为吸引生源,提出的科目要求,大多是科目不限、三门或者两门要求,只提出必考一门的专业不多,因此,虽然选择物理有很大的报考优势,但是,不选物理对报考大学、专业也影响不大。

  针对以上问题,就需要调整等级赋分比例、大学招生专业提出的选科要求,以及进一步推进录取制度改革。在等级赋分方面,有的省份采取的办法是“打补丁”,设立选考最低保障基数,比如浙江已经为物理科目设置6.5万人的最低保障基数。此外,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工作要点,教育部今年将制订并发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旨在规范高校招生专业选科要求。

  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要进行录取制度改革。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的改革方向没错,例如在美国,大学各专业就提出不同的课程和成绩要求,理工科专业会要求数学、物理、化学等成绩;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则对物理、化学科目成绩不做要求。但美国大学的自主招生程度较高,不是把某一州所有学生按一个标准排序录取,这就为大多数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的学科创造了条件。因此,要让扩大学科选择权的改革进一步发挥价值,就必须打破单一按总分录取的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也是解决基础教育应试教育问题的关键。否则只是应试导向的话,学生学习某一科目,重视的都是获得高分,而非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文理分科的情况下,学理科的学生没有科学精神,学文科的学生没有人文素养的问题,恐怕不会少见。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除了调整选科,还须触动更深层次的改革录取制度。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