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80后”辅警王军鹏:“干好群众的小事就是大事”

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邻里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也容易产生矛盾。渭南市澄城县寺前镇醍醐村的雷某军和雷某民是邻居,有着8年未化解的恩怨。这恩怨,好似一颗定时炸弹。

在雷某民准备为儿子举办婚礼之际,雷某军召集亲朋好友闹事,现场剑拔弩张。得知情况后,澄城县公安局寺前派出所辅警王军鹏先设法把当事人隔开,待双方情绪稳定后再叫到一起说事。

王军鹏利用自己多年的调解经验,通过连续两天一夜的调解,不仅使双方达成了共识,还让雷某军一家人加入雷某民儿子喜庆的婚礼中,知道这件事的群众无不为王军鹏点赞。

“进驻”80多个微信群

“可以上门为我老母亲办理身份证吗?”

“我在外地,可以给我帮忙迁个户口吗?”

“我需要个无违法证明,可以帮我办一下吗?”……

王军鹏已经离不开他的手机了。他不刷视频、不追连续剧,却十分“沉迷”于微信,手机屏幕上常常有很多的未读消息提示。

妻子看得眼花缭乱,劝他退掉这些“没有用”的群。但这些群对王军鹏来说可是宝贝,他能迅速从繁杂的信息中找到群众的诉求。

王军鹏通过添加辖区内各个村民微信群,把法律法规、户籍政策、通知通报都发了进去,成了各个村民微信群里发言都很多的人。

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他接到寺前镇圪崂村村民雷晓春的微信求助。

雷晓春和妻子长年在江苏省苏州市务工,10岁的儿子在苏州上学。因孩子上学急需户口簿,但户口簿却找不到了。苏州距离家乡路程遥远,来回路费不便宜,加之疫情原因,出行也不方便,急得雷晓春团团转。

此时,雷晓春想到村民微信群里的王军鹏,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将自己的需求发到了群里。

王军鹏详细了解情况后,根据雷晓春提供的资料,开展相关核查工作,迅速为雷晓春一家补办了户口簿,并为其快递到工作地。

“没想到在微信群里把事办成了!”雷晓春说,自己和王军鹏之前并无交集,就是普通的“群友”关系,他却解决了自己的大问题。“家乡的民警就是亲人,帮了我大忙。”

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群众一句句感谢的话语、一个个暖心的点赞,让王军鹏满心欢喜,他说:“干好群众的小事就是大事。”

王军鹏加了80多个村民微信群,涉及辖区群众1.5万余人。今年以来,他接受各类咨询1500余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邮寄服务400余次,收到各种形式的感谢信30余次,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会“算账”的调解员

10月25日,记者走进寺前派出所,看到一块醒目的蓝牌子——“老王工作室”,这是派出所成立的以王军鹏为主体的调解工作室,也是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王”的原因。

在这个工作室里,作为辅警的王军鹏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人民调解员。

“同志我来报个案,我叫人骗了,准备到他家闹事去!”今年3月初,寺前派出所里来了安里镇程家洼村的权某,他说要报案,并声称要“卸一个人的腿”。

正在值班的王军鹏大吃一惊,他热情接待了权某,并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和家楼村韩某一年前因收购黄花菜与权某之间发生纠纷,欠下权某的黄花菜货款一直未付,权某多次讨要均无果,准备去韩某家闹事。

了解情况后,王军鹏马上联系了和家楼村村干部,通过走访核实,迅速查清了事情真相。但因韩某身在外地做生意,加之疫情原因,调解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就在权某万分着急之时,王军鹏提出了“微信调解”的方法,并立即拉上权某、韩某召开了微信视频会。

“会算账”是王军鹏调解的一大法宝。从一开始,双方各执一词,态度坚决,到后来权某和韩某达成共识,握手言和,王军鹏给双方算人情账、经济账、法律账,讲身边案例,打破了僵局。

“乡亲们都是讲道理的,你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权衡利弊,就能引起当事人的共鸣与认同。”王军鹏认为,调解的关键就是帮助群众权衡利弊“算好账”。

3月31日,满怀感激之情的权某给寺前派出所赠送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满含敬意的感谢信。权某紧紧握住王军鹏的手说:“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可没有想到你对我的事这么上心……”

这就是群众心中的王军鹏,公正执法,热心为民。今年以来,他已参与并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起,无一起转化为行政、刑事案件。

“老王”的“回家路”

王军鹏(右)看望习学农老人。

“军鹏,看望你叔来咧!”“今天又给你叔买啥好吃的了?”王军鹏一走进寺前镇西习村,村民们总会亲切地问候个不停。

其实,王军鹏的家并不在西习村,但隔三差五地往来,他把这条路跑成了“回家”路,因为这里有他最牵心的人——习学农。

早在2017年,王军鹏与这位老人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习学农老人幼年丧母,中年丧妻,10年前儿子儿媳又意外身亡,只留下老人与两个孙子相依为命。

3年多来,王军鹏每逢过年过节、阴雨天气,都会来看望这位低保老人,他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军鹏那娃真好,把我当亲人,隔三差五买菜、买东西,还帮我干农活,人家娃回他屋估计都不干活,好娃啊!”提起王军鹏,老人哽咽着,眼眶湿润起来。

今年村里路面改造,王军鹏发现其他村民家门口的路面都平整好了,只有习学农家门前还是坑坑洼洼。于是,他下了班就去老人家门口干活,平地、挖土,把门口用水泥板铺好,让老人进出方便。

前段时间,阴雨天气较多,王军鹏在给老人送生活用品时看到雨水从房顶漏下来。等天一晴,他就自费请来工人、买来材料,给老人收拾屋顶。

“老人当时感动得眼泪直流,说亲儿子也不过如此呀!”西习村原党支部书记习界生回忆起当时的场面说。

王军鹏的举动被老人的邻居发到微信群里,很多群众都为他点赞,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平日里看着大大咧咧的王军鹏,对群众的事总是无微不至、不厌其烦,他用朴实的情怀默默地干着身边的每件小事。

记者手记

做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者

乡亲们叫王军鹏“老王”,其实他还是个“80后”。“老王”的“老”是指他调解矛盾纠纷做法老练、手法老道。从当年的年轻小伙到如今的业务骨干,王军鹏到寺前派出所12年来,调解基层群众矛盾的能力堪称“一绝”。派出所里年轻同志搞不定的问题,只要他一出手,准能找到问题的关键症结。

王军鹏温和的性格增添了他的亲和力,群众遇见烦心事、闹心事时,也愿意向他敞开心扉。这正是王军鹏所追求的——做一个群众的知心人。

记者在寺前派出所见到王军鹏时,他正在现场处理一起财产纠纷。涉事双方从最初的剑拔弩张到后来的握手言和,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心有忠诚信念,行将无悔坚守。作为一名辅警,王军鹏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守一方平安,履行着辅警的责任和义务。一句句亲切的“老王”,就是群众对他的“馈赠”,他总会憨憨一笑说:“作为一名公安人,我问心无愧,这就值了。”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这是20世纪60年代浙江省绍兴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如今,公安派出所承担着众多基层治理职能,处在基层社会各类群体、各种利益的交会点上。王军鹏创新工作方法,用真心换民心,把根扎在了寺前派出所辖区内,用10余年的坚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在基层践行着新时代的“枫桥经验”。

(记者 刘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