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用法治给群众生活加把“幸福锁”——探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西安市莲湖区

“这事儿你们两家都有不对的地方,这在民法典里有明确规定。你们双方各退一步,把事儿解决了咋样?”3月18日,在西安市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米浩源人民调解工作室,米浩源正在调解一起劳动合同纠纷。

米浩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双方当事人同意了他提出的调解方案,顺利签订调解协议书。

“看到调解的结果双方都满意,我就放心了。”米浩源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多年来,我的一个明显感受就是,群众的法治观念越来越强,解决事儿先想到用法。”

近年来,莲湖区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法治建设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力量。去年,莲湖区作为西北五省唯一区县级单位,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15分钟法律服务圈”,暖心服务“送上门”

“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走进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第一句问候来自大厅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小律”。

机器人“小律”收录了4万多个诉讼程序问题以及3万多个常见实体法律问题,涵盖了100多万条法律知识点,可以为群众提供司法行政业务指引和基础法律咨询语音解答服务。

“真是又快又方便,在‘小律’的指引下,我到公证事务窗口办理了业务,并通过自助服务机免费打印了文书。”3月18日,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张女士说。

2013年,莲湖区建立起西北地区首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公证、律师、调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成功打造了“一站式”“一窗办多事”服务平台,并在全区9个街道、131个社区同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在全区实现了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形成“15分钟法律服务圈”。2015年,莲湖区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探索打造社区法治“1133”工作模式(一名社区法律顾问,一个法治日活动,活动质量三级监督,活动开展三级保障)。

“中心有效解决了群众在寻求法律帮助时‘多头找、到处跑’难题。现在,中心已形成‘一个中心、八个窗口、N个服务职能’工作格局,年均接待群众近10万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服务事项近5万件。”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一网一门一次”,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110个窗口实行“一窗受理”、进驻部门和单位43家、24小时自助服务……在莲湖区市民中心,高品质的政务服务让群众感到便捷又舒心。

“我是来办社保业务的,已经提前在网上预约。今天过来从抽号到办完业务只用了十几分钟,效率特别高。现在,我准备去餐饮区吃个饭,再到市民书屋看会儿书,想不到办业务也成了一种享受。”3月19日,市民马先生说。

2018年7月,莲湖区市民中心建成使用,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截至目前,莲湖区市民中心可集中审批服务事项975项,96.6%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可办率达到91%,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累计办件量207万余件,平均办理时长约3分钟,群众满意率达99.8%。

莲湖区市民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精准服务群众、企业,我们创新梳理推出了‘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树’,并在市民中心大厅动态展示。‘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树’以生命树的形式梳理自然人一生4个阶段36个主题59个事件200个事项,以及法人存续期间3个阶段26个主题68个事件489个事项的办理地点、所需材料等。”

据悉,“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树”可有效解决群众办事查询不方便、办理流程不熟悉等问题。与此同时,莲湖区市民中心还以此梳理出“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140个,将企业和公民个人办完一件事所涉及的事项,以菜单形式展示,推动群众办事流程“再简化”。

强化标准化执法,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莲湖区地处西安市老城区,流动人口多、城市管理难度大。如何破解执法过程中易出现的程序不规范、执法人员不作为等难题?

3月19日,在莲湖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记者翻开近年来莲湖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典型案件卷宗看到,卷宗对每一个案件的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决定形成、执行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记录。

从2009年开始,莲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积极探索建立标准化执法和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探索将检查权、调查权、处罚权和行政权‘四权’分立,细化裁量标准,压缩和限制了自由裁量权的空间,每个案件的立案、承办、审理、执行等分别由4个不同机构行使,实现执法全过程规范、公正、透明。”莲湖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

同时,莲湖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探索建立城市管理标准化执法体系;打造数字化智慧监管模式,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领域社会诚信系统,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