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安康岚皋:以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安康市岚皋县司法局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在做好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紧贴基层开展有效的法律服务和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推动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和群众法治意识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法治宣传助脱贫。将法律扶贫纳入2018年司法行政工作要点,把送法进贫困村、贫困户作为重点圈项,面对面为他们讲解法律、解疑释惑,随时解答法律咨询,用“以案释法”的方式,教育引导贫困户通过法律途径合理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在方便获取法律服务的同时,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基地、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在城关镇联春村、号房湾社区打造法治文化广场。结合“三下乡”、“综治平安建设月”、“法治宣传月”在贫困村开展法治宣传17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2000余份,开展“三官一律以案释法”活动,有效带动了法治建设氛围。

二、法律顾问助脱贫。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协助贫困村两委起草、审核、修订自治组织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其他管理规定。为村上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特别是对涉脱贫致富项目,村企业在转型升级、知识产权、劳资纠纷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定期组织法律体检,预控法律风险,保障脱贫项目顺利实施。

三、法律援助助脱贫。在贫困村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等各类贫困人群不再审查经济状况,凭相关证件和有效证明直接受理。开展增值法律服务,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群众需要办理公证业务的,持相关证明可以享受公证费用减免政策。将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工伤损害、交通事故等案件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帮助困难群众打免费官司,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四、人民调解助脱贫。扎实推进贫困村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让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参与进来,利用专业特长,坚持“法、理、情”并举,依法妥善处理信访案件,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债权债务、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矛盾化解。坚持中立、第三方调解的原则,帮助矛盾纠纷各方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特别是信访积案问题,全面做好释法明理、心理疏导工作,避免矛盾升级激化。分层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确保贫困村人民调解员每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现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政策全覆盖,适当提高贫困村以案定补标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解成功率始终维持在97%以上,无民转刑案件发生。

五、社区矫正帮教助脱贫。积极开展亲情帮教走访活动,全面掌握贫困村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生活状况及困难需求,建立特殊人群帮扶档案,协调相关部门给予困难救助。积极落实对安置帮教对象在就业、就学、务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对贫困村的特殊人群在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帮助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就业、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生活问题,最大限度预防特殊人群再违法犯罪。

六、干部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局机关帮扶干部严格按照“五个一”的要求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落实帮扶责任,主动与村、户沟通,坚持每月到贫困户开展走访,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脱贫情况,面对面与帮扶对象交流,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努力做好涉脱贫上访贫困户的思想政治工作, 重点解决涉贫信访矛盾的贫困户做好增收产业发展工作,把他们的心思从走上访路拉回到富民产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确保他们能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使其不再纠结于上访事宜。耐心解答现行脱贫政策和信访法规,教育群众要依法上访,文明上访。让群众有事好“诉”,及时沟通化解矛盾,做好心理引导安抚与稳控,促使个别群众放弃无理诉求、纠正过激行为,接受合理解决办法。同时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妥善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

(岚皋县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