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紧盯“四个重点 ” 开展“三项整治” 健全“三项机制”——榆林推进“六清行动”向纵深发展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特别是“六清行动”开展以来,榆林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坚持“433”工作举措,强化责任落实,持续加压发力,掀起一波又一波强大攻势,有力促进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态的改善,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中央督导组组长王伟光来榆调研、督导期间对榆林扫黑除恶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紧盯“四个重点”,严打深挖有力度

——以“百日追逃”为重点推进大要案查办。以开展“百日追逃”专项行动为重点,建立抓捕专班,按照“个案研究、一逃一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工作思路,坚持抓捕和劝投相结合,采取信息研判、技术攻坚、公开悬赏、发动宣传攻势等有力措施,全市12名部督、3名省督涉黑涉恶目标逃犯全部抓获归案,提前完成 “逃犯清零”任务,受到省公安厅通报表扬。严格落实“签字背书”、“终生负责”等制度,对中省交办线索,实行一条线索一专班,采取领导包抓、跟踪督办、异地用警、提级核查、交叉核查等措施,截止7月底,全市公安机关核查线索办结率为99.6%,其中全国扫黑办12337平台6月30日前下发线索和中央督导组交办线索已全部办结;全市法院系统涉黑涉恶案件结案率为87.76%,位列全省各地级市第一,其中审结的郭锐卓等51人涉黑案,系陕西省首例判处死刑的涉黑案;审结的谈春平案,系陕西省新闻领域首例黑社会性质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

——以修复政治生态为重点推进“打伞破网”。把“打伞破网”作为持续净化和修复榆林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开展赵正永严重违法违纪案以案促改工作,坚决肃清赵正永、胡志强等流毒和恶劣影响;严格落实“两个一律”、“一案三查”,由市纪委监委组织成立5个专案组,与公安机关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同步调查,截止目前,全市13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全部查出了“保护伞”, 榆林所辖12个县市区,先后有 3个县市区公安局扫黑办主任“落马”。对71起无“保护伞”案件由市纪委监委负责,组织精干力量,全部成立专案组,集中办案,采取网上公开、发函提醒、鼓励群众举报等多种手段,逐条核查问题线索,抽丝剥茧、深挖彻查,绝不放过一个“保护伞”。

——以协同联动机制建设为重点推进“打财断血”。由市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牵头,联合公安、税务、金融等部门出台《打财断血协调配合工作机制》、《财产处置联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打财断血协同联动机制,落实“边侦查、边调查、边搜查、边扣押”要求,准确把握黑财认定范围及证据标准;市法院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打财断血”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立审执衔接,建立涉黑涉恶案件财产刑执行绿色通道,运用多种手段查缴涉黑涉恶财产。全市共依法按程序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6.97亿元,占全省打财总数的19.8%。

——以督导整改为重点推进巩固提高。将督导整改作为推进“六清行动”、确保斗争质效的重要手段。今年5月份,由厅级领导任组长的4个督导组,再赴各县市区和市直重点部门,主要就开展“六清”行动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通过开展谈话、查阅案卷、传导压力、边督边改,探索形成模块化的督导工作经验。市委同步启动对扫黑除恶工作的专项巡察,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坚持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问题线索核查不清不放过,对照问题清单,一督到底,逐一销账。

开展“三项整治”,综合治理有广度

——整治“黑假”记者。抓住扫黑除恶的有利契机,向舆论环境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亮剑动刀”,将黑假记者列入打击重点,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设立4个工作组,明确6项任务,确定“6个摸排重点、10大摸排渠道、12个线索摸排小组”推进舆论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以来,共破获新闻敲诈案件441起,涉案金额2156万元,涉案嫌疑人137人,立案数占全省的42%,特别是谈某、麻某、白某等案件的成功侦破,为净化全省舆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治能源领域乱象。作为全国能源大市,将矿产资源领域作为扫黑除恶的重攻方向,紧盯涉煤、涉油、涉气三个重点能源领域,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矿产资源领域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打掉的涉黑涉恶犯罪组织、集团、团伙中,涉及矿产资源领域的22个,其中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中涉及矿产资源领域8个,占比62%;恶势力犯罪集团中涉及矿产资源领域9个;恶势力犯罪团伙中涉及矿产资源领域5个。全市共调换3名能源局局长,原市能源局局长秦某某、榆阳区能源局局长张某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榆林能源领域的扫黑除恶极大地挤压了黑恶势力的滋生空间,净化了营商环境,榆林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全国排名上升至第44位,进位幅度居全国第一,整体排名陕西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2019年榆林GDP突破4000亿大关,经济规模为西部第五、非省会城市第一。

——整治基层软弱涣散组织。将专项斗争与基层“反腐”、“拍蝇”同步推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村‘两委’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大起底”的要求,对全市2.2万余名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人资格联审,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整顿、调整,防止重新张伞、死灰复燃。创建946个四星级以上村党组织,整顿提升38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的滋生土壤,基层政权得到巩固提升,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得到明显好转。

健全“三项机制”,长效常治有深度

——围绕依法严惩健全长效机制。明确将“一案三查”确立为常态化工作机制,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和政法机关同立案、同督导、同公告“三同机制”及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和保护伞线索“双向移送反馈机制”,将涉黑涉恶案件提级管辖、异地侦办等经验做法机制化常态化。市扫黑办出台《线索规范化管理办法》并实行核查承诺制,核查完结的写出承诺,出了问题责任倒查。市检察院联合市公安局制定了《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提前介入侦查工作机制(试行)》,进一步规范黑恶势力犯罪案件提前介入侦查工作,提高办案质效。

——围绕铲除土壤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制度,从严把好联审关、任免关、履职关,真正把村“两委”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实地考察北京、上海、浙江、江苏、云南等全国先进省份的基础上,在陕西率先出台市域社会治理《实施意见》,确定11个基层社区试点,按照党建引领、标准化建设、智慧化支撑、网格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务的“4+x”模式,大力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方法,统筹基层资源力量,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让黑恶势力无处容身。

——围绕人民满意健全长效机制。建立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全市城区所在的24个乡镇(办事处)和农村其他193个乡镇(办事处)分别进行社会治安满意率、扫黑除恶知晓率等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分别进行排名排位,全市通报,确保扫黑除恶始终反映民意、汇聚民智、保护民利。2018、2019年榆林市公众安全感连续两年实现提升,2019年榆林扫黑除恶知晓率为97.1%,同比上升11.02%。

(榆林市扫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