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榆林靖边:南关社区全方位做好社区社会治理工作

(榆林市委政法委 韩璐)近年来,榆林市靖边县南关社区在省、市、县及街道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以“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为宗旨,致力筑牢立体防控体系,努力提高居民平安知晓率、群众参与率及治安满意率,使社区社会治理工作迈向新台阶,有力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强化阵地建设,激发综治活力。社区在街道党委的支持下,强化社区综合治理阵地建设,加大投资力度,配备了LED电子显示屏、电脑、打印机、投影机等办公用品,设立了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成立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各网格的网格员为第一责任人,将综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实现综治工作的“五有”,即有强有力的班子、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明确的工作制度、有专门的治安巡逻队伍、有足够的宣传阵地,从而使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安全排查、安置帮教、平安宣传、法制教育等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充分激发社区综合治理活力。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平安社区。坚持把服务管理作为加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强有力的投入保障,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规范化运行的“三全四化”社会管理体系,开创了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规范高效的社区管理新局面,为构建平安社区保驾护航。一是管理区域网格化。社区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以150—300户1000人左右为基准,科学划分社区网格9个,绘制了网格地图,建立了网格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实现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构建了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网格管理新格局。二是管理服务精细化。通过街道聘用、下派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等方式,每个网格内落实了1名网格员,专职负责网格内的矛盾纠纷调解、安全排查、安置帮教、平安宣传等综治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严格落实一格一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工作机制,构建了以网格员为主,网格内党员、志愿者等为辅的协调服务机制,全面实行网格代办、党员帮办工作法,真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三是管理措施信息化。依托街道开发应运的“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将社区人口信息全部摸清录入,并根据居住人口的变化及时进行变更,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和动态管理,实现“居民信息一网通”等多项管理服务功能,构建了“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三、拓展服务载体,保障安全运行。将强化服务作为加强社区的落脚点,结合居民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八项服务,切实提高了社区的服务水平,保障了社区的安全运行,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安全祥和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一是推行“一站式”服务。社区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根据服务创新设置了党群服务、综合治理、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8个服务窗口,承接街道办下沉延伸到社区的50多项公共服务职能,解决了群众服务诉求,提供了快捷服务。二是实施帮办代办服务。落实了18名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充当代办员,累计代办帮办居民事务1000余件,由过去群众自己跑、自己访,转变成“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新模式,有序受理解决群众诉求。三是开展“一刻钟服务圈”服务。采取“以市场换服务”的方式,大力发展家政、餐饮、保健等社区服务业,积极整合驻区单位、企业、商户等资源,建立“一刻钟服务圈”,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四是开展帮扶救助服务。建立了老幼、病残等特殊群体帮扶档案,实行“一对一”帮扶;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点亮微心愿”活动,党员认领微心愿500余个,共解决困难群众所需生活物品400余件,党组织和党员形象在群众中得到升华;建立了“亲情驿站”, 提供学生课后辅导、妇女手工艺品展示微销等服务场所;开展“12157微服务直通车”服务,设立爱心中转、义务照相、法律咨询、代缴代办、健康向导、保健按摩、免费理发七项服务,常态化帮扶关爱弱势群体3000余人,充分体现党的温暖和党组织的作用。五是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社区党组织极力搭建“社区+部门+企业”的就业创业扶助平台,定期举办“就业大讲堂”、“创业大篷车”等技能培训和用工招聘活动,近两年来共帮助失业无业群众200余人实现了就业创业。六是开展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社会志愿者和业主委员会“四位一体”的小区管理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各类小区物业服务难题,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惠及居民群众400余户。七是深化平安和谐服务。社区有效整合调委会、社区警务室、网格员、“红袖标”工作者队伍等各方面力量,调处各类邻里纠纷300余例,举报各类违法行为20次,处置防汛等应急救援4次,累计开展社区社区矫正、社区康复12人;在社区管理、治安防范、应急救援、扶危助困、矛盾调解、文明督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八是拓展文体教服务。以社区活动场所和文化广场为阵地,开设了书法、绘画、舞蹈、象棋、家庭聚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室,扶持组建“老年书法绘画”协会等群众文体社团组织,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科教活动,极大丰富了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