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钟抓获嫌疑人!地面“三道防线” 是怎样炼成的?
11月2日下午3时40分,江苏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下达一条指令,鼓楼区南艺后街附近发生伤人警情,请附近警力前往处置。仅3分钟后,接令民警到达事发现场。迅速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并立即兵分两路,追赶、搜寻伤人者。7分钟后,嫌疑人徐某在定淮门大街与石头城路路口被抓获。
虽然这是一场演习,但南京警方的及时反应与该局近年创新实施的巡防体制改革直接相关。
6900余人完善地面“三道防线”
2016年初,和燕路与红山路交叉路口建了一个警务服务站,类似这样的警务工作服务站,目前全市已建成31个。
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部署要求,南京公安围绕“民意、实战、问题、规范、效率”五大导向,着手实施巡防体制机制改革。这项改革以警务工作服务站建设运行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市巡防力量专业化建设,全面建设指挥与管理相统一、任务与保障相适应、勤务与警情相衔接、专职巡逻力量与社会化力量相补充的大巡防格局。每个警务工作服务站均实施24小时亮灯值守,24小时机动车、电动车、徒步无缝对接巡逻,履行应急处突、巡逻防控、打击犯罪职责。
这项改革中,南京市公安局将巡防管理权从指挥中心转到特警支队,并整合派出所和特巡警大队警力,组建了一支6900余人的三级巡防处置专业队伍,比改革前增长了420%。这一创新举措形成了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新局面,实现了街面见警率提高、管事率提升、为派出所减负的三大突破,实现了执法前置、服务前置,真正让群众感觉到安全就在身边。南京公安还依托31个警务工作服务站、8个警务查报站及33个公安检查站,使“10分钟城内围追,15分钟出城堵截,30分钟外围封控‘关城门’”巡防布局基本实现。
基层分局创新推出一批特色做法
为进一步打击街面犯罪,2017年下半年起,特警支队在巡防专业队中开展特巡警便衣办案队建设,针对案件高发地区加强夜间伏击守候、便衣巡逻。截至目前,全市各分局特巡警大队成立了便衣办案队,共办理行政案件230件、刑事案件330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81人,充分发挥了巡防中打击犯罪, 以打击促防的合成力量。
与此同时,由于巡防专业化,充分调动了基层巡防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各公安分局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一批特色做法。
玄武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组建摩托巡逻队,加强对繁华地区、景区等人员密集区摩巡,有效提升了街面巡防反应速度。秦淮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根据辖区特点,分成三个巡防片区,每天下半夜分局巡特警大队组织巡防片区内派出所开展设卡盘查,推动全区下半夜清查常态化,有效压降了老旧小区等地发案率。栖霞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组建藤棍队屯警街面,在治安情况相对比较负责的迈皋桥、万寿地区建立临时屯兵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复杂地区的巡防力度。
据了解,在巡防专业队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反应能力,市公安局还建立了应急处置机制,整合市、区两级特巡警、交警等机动力量,组建了一支不少于2000人的特种机动队。这支特种机动队平时加强训练、备勤,常态下承担重点部位捆绑联勤和重装驻守,遇到重大突发警情则梯次出动、跨区增援、合成作战。
巡防体制改革提升安全感
近年来,南京公安不断将巡防警方推向街面,并深入小区、银行、学校等多个区域。
作为全市首批成立的警务工作服务站,鼓楼公安分局宁海路警务站成立于2016年5月,辖区内是我省的政治、文化、行政中心,地理位置重要。警务站根据辖区特点和具体情况,在辖区范围内设置6个24小时的值守点,安排特勤队员24小时值守瞭望,确保值守点附近安全,另外在关键路口部位增加3个夜间加强岗来确保辖区安全,以此构建立体化全时空巡防网络。
2015年至2017年,南京全市街面“六类”侵财性案件发案每年以30%左右的降幅实现“三连降”,社会治安满意度实现“三连升”。2017年,在国内最有安全感的城市评选中,南京位列前十。2018年至今,全市入室盗窃、盗窃非机动车和扒窃三类案件受理数同比分别下降5.4%、25.5%和46.5%。
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南京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建友表示,不断深化巡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警务实战化和现代化、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双轮驱动”战略,是南京市公安局党委坚定不移深入推进的重点工作。下一步,南京公安将牢牢把握警务工作服务站巡防和维稳处突、接处警和服务群众、打击街面犯罪压降发案、快速出警处警四大方向,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曹 波 宁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