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中国的申诉,信息科技架起公平正义的桥梁
“太感谢你们了,不仅解决了我的问题,还省去了我来回奔波的麻烦。”7月4日9时许,申诉人吴某在当地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远程答复笔录上进行了签字确认,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的首次跨省区远程视频接访工作圆满结束,而这也是近年来河东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智慧检务”建设的一个缩影。
跨越半个中国的申诉
今年5月底,天津市河东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收到一封来自两千多公里外的申诉信件。申诉人吴某是贵州省六盘水市某律师事务所的一名执业律师。去年8月,吴某在代理一起案件时,受犯罪嫌疑人刘某的妻子委托,将其提供给刘某在看守所内日常消费的5000元钱,通过自己的银行账户存入了刘某名下。后公安机关在对刘某的犯罪活动进行侦查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笔资金往来。考虑到该银行账户中的资金可能与刘某的犯罪活动有关,2017年11月,公安机关对吴某的银行账户进行了冻结。之后,吴某通过邮政快递向公安机关递交了申诉材料,说明了其账户内资金的合法性,但没有得到相关答复。于是,焦急万分的吴某便向河东检察院寄出了这封申诉信。
经初步审查,河东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对吴某的申诉进行了受理,并于当日转该院侦查监督部进行办理。经侦查监督部审查,吴某所申诉的情况属实。随后,河东检察院就此事向公安部门制发了《纠正违法通知书》。
经过20天的不懈努力,吴某的申诉终于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办理结果,然而接下来的法定答复程序却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按照规定,控告申诉检察部应在得到案件办理结果的三日内完成对当事人的书面答复。
然而,吴某距离天津市路途遥远,加之工作繁忙,参加现场答复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如果采用信件答复的话,又缺少与当事人的面对面交流,无法有效开展对当事人的释法说理工作。
“面对面”线上沟通,远程变身零距离
吴某远在贵州,当地没有机场和高铁站,火车往返需要近4天的时间。对当事人来说,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在经济上也多了一笔不小的开销。
如何才能圆满完成这次跨越几千公里的释法说理工作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办案检察官决定寻求“智慧检务”的帮助——利用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对吴某进行一次“面对面”的线上答复。
随后,河东检察院先通过电话告知了吴某案件办理的结果,同时向市院、高检院申请了技术支持。最终,这次远程答复得以顺利进行。
经过多次技术调试,7月4日,河东检察院与六盘水市检察院进行了点对点连接。当日9时许,吴某在六盘水市检察院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了该院的远程视频接访室。此时,在屏幕的另一端,河东检察院检察长与控告申诉检察部的办案人员也已经做好了远程答复的准备。
答复开始后,河东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负责人苑维乐向吴某通报了案件的最终办理结果,并询问了当事人对办理结果的意见以及是否有其他的疑惑。听到结果后,吴某当即表示非常满意。通过远程视频,他向河东检察院的办案人员再三表示了感谢。
“真没想到会办理这么快,压在我心里几个月的大石头今天终于落了地。”吴某高兴地说。接下来,办案人员向吴某展示了本次远程答复的笔录,并在得到吴某确认后,将这份笔录通过检察机关内网发送到了六盘水市检察院。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吴某在答复笔录上进行了签字确认。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远程接访系统不仅降低了申诉人的信访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接访效率。”河东检察院检察长郑立泉向记者介绍道。
目前,该院的远程视频接访系统配备了视频接访终端、音视频采集、举证材料采集、身份信息采集确认等多项设备,在信访接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实现远程呈现证据材料、同步生成电子笔录等多种功能,从而使接访工作更加规范、高效。“群众有需要时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向上级检察机关直接进行控告、申诉,免去远途奔波的辛苦。”
“以人民为中心,切实降低人民群众寻求法律帮助的成本是我院大力发展‘智慧检务’的初心,也是我们司法办案的一个目标。”郑立泉告诉记者,近年来河东检察院始终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辅助司法办案,构建了大数据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的“智慧检务”应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