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福建法院:让公平正义行进在每一个人民群众身边

2017年11月20日,安溪铁观音集团200多名员工和债权人、供应商、销售商喜气洋洋,正在举行的财产与营业事务交接仪式,标志着公司重整获得成功。相较于破产清算,他们在重整中实现的债权达到4.3倍。

经过23个月的努力,安溪铁观音集团这棵濒临破产的“老树”终于又萌“新枝”,泉州市中级法院的法官们也喜上眉梢。“在重整的各个阶段,我们的出发点都是挽救企业、保护经营,既实现企业成功转型,又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和茶农、小微企业这些小额债权人的利益。”法官们表示。

  司法服务保障民生,类似范例不胜枚举。“这些年,福建全省法院‘抓党建、带队伍、促审判、树形象、创一流’,在化解风险、纾解矛盾上敢担当、善作为,把大量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具体环节中,用一种‘看得见’的方式,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法院监督员林欣欣由衷赞叹。

服务大局——为多区叠加系好法律“安全绳”

157轮叫价,3.24亿元成交……在厦门海事法院的努力下,一起以“一带一路”航线和我国原油进口为背景,涉及三艘巨轮、四国五方利益、六项诉讼程序的案件得到圆满解决。此案入选全国法院海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是我省法院全力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随着中央支持力度的加大,福建站在一个令人振奋的新起点上。而对全省法院来说,如何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是一个孜孜以求的重大命题。

五年来,全省法院围绕发展大局,先后出台司法指导性意见75份,为我省多区叠加、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设立金融和破产审判专业化机构,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涉金融案件审判机制,审结金融纠纷案件650487件、标的总额6997.85亿元;

挂牌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完善自贸区法庭和审判庭审判工作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2万件,并成立跨区域管辖的福州知识产权法庭;拓展深化生态司法保护16项工作机制,打造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福建样本”升级版;全力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妥善审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案件,结对精准帮扶贫困家庭3922个……一组组数据,记录着五年来全省法院砥砺奋进的足迹;一项项举措,彰显着人民法官心系大局的情怀。

深化改革——公平正义行进在革新路上

  “现在开庭!”2017年9月1日上午9时,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院长丁仰豪敲响法槌,公开庭审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与他同时敲响法槌的还有5位基层法院院长。这是我省法院“院长开庭月”庭审直播活动首日的一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法院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等四项重点改革。改革,使更多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聚集,院长、庭长们穿起法袍、拿起法槌,走上办案第一线,带头审理重大疑难案件。据统计,2017年1月至11月,全省法院院庭长直接主审办结案件33万余件,占结案总数的44.33%。

司法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职,也推动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办案团队加速形成。全省法院制定审判权力和职责清单、整合内设机构、完善新型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2017年9月12日,省高院对缪新华故意杀人再审案公开宣判,依法改判缪新华无罪。近年来,省高院连续纠正多起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冤错案件。主动纠错的背后,是省高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力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原则的实践和担当。

五年来,全省各级法院加强诉讼制度和审判机制改革,开展“三项规程”试点,深化量刑规范化改革,强化庭审核心作用,筑牢防范冤假错案的制度底线;加快推进“分调裁”机制改革,开展刑事速裁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确保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全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推出“跨域”立案服务和“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的做法,创新“网格化+司法送达”……一项项改革举措有序推进,司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公平正义行进在改革路上,也行进在每一个人民群众身边。

重拳克难——扎紧失信惩戒的“铁笼子”

“张法官,我把所有首饰都交出来了,千万别给我的手机设‘失信彩铃’,要不真的没法见人了!”2017年8月18日下午刚上班,失信被执行人张某就带着私藏的金银细软,把惠安县法院执行局法官张龙“堵”在了办公室。原来,就在前一天,惠安法院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签订合作备忘录,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手机号码设置“失信彩铃”,进行信用惩戒曝光。迫于压力,张某主动找到法官,要求履行义务。

坐飞机、住星级酒店被拒,手机被设置“失信彩铃”,无法开办新公司,子女上不了好学校……一连串的严厉举措,让“老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再也不敢赖、不能赖。

瞄准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查等历史积弊,福建法院的大量执行创新举措乃全国首创:率先与金融机构建立“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率先研发网络司法评估系统,提高财产的变现率,遏制评估拍卖中的腐败;研发推广网络自动查询“小帮手”软件,把查询效率提高8倍;积极推进网络司法拍卖,上拍法院覆盖率94.85%,位居全国法院前列;创新推行“网拍贷”,司法拍卖房产也可向商业银行办理按揭贷款……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省法院执结案件81万余件,清理历年执行积案50多万件,发放执行案款64.4亿元。

解决执行难纳入设区市党政领导综治工作责任书,考评分值提高3倍;执行联动成员单位扩展到71家,惩戒举措达12类43项100多个;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省发改委承建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惩戒平台已经建成;省工商局与法院建立自动化网络对接机制,司法查控系统升级版“工商协助”模块正式上线运行……在省高院的强力推动下,失信联合惩戒的“铁笼”越扎越紧,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大格局已然形成。

科技助跑——让诉讼洒满“智慧”阳光

2017年10月19日晚,在福建智慧法院ITC诉讼服务自助终端前,不少十九大代表驻足流连。在这台由闽侯县法院开发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设备上,只需刷一下身份证,即可办理远程预约立案、异地提交诉讼材料等30项服务。“实在是太方便了!”代表们纷纷点赞。

2017年12月6日,省高院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意味着“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建设开拓了一个新平台。

5年来,全省法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积极探索新时代智慧法院建设之路,省高院获评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先进单位。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惠民共享的现代诉讼服务体系,全面公开各类审判流程信息7亿项,发送服务短信1800万条;建成协同贯通的跨域司法协作体系,创新跨域立案模式并向全国法院推广,完成跨域立案1.4万余件;建成精准集约的执行信息化体系,创新执行网络查控模式,20多项信息化机制为全国首创;建成透明可视的司法公开信息化体系,公开各类裁判文书169万份,直播庭审2万余场……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强群众获得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记者闵凌欣 通讯员 陈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