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绝技”化解矛盾,黑龙江省大庆市3年共调解纠纷6.1万件!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坚持“枫桥经验”,坚持司法为民调解为民理念,坚持“积极防,主动调,盯紧事,用好法,实现矛盾不上交”的做法,聚焦党委政府“要事”、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大事”、社会矛盾纠纷“难事”。
2015年以来,大庆市人民调解组织累计调解矛盾6.1万件;2017年全市进京非正常上访同比减少39.3%,赴省非正常上访减少71.4%。
据了解,大庆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推动发展“枫桥经验”,全力以赴打造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大庆市连续8年举办“说和广场”活动,累计吸引14000多名群众现场参与矛盾纠纷“说和”,现场成功说和化解重大矛盾纠纷121起。
“快去看看,老姜家和老李家快打起来了。”一大早,屯子里的信息员老王跑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拉上村支书就往门外走。
姜某与吕某都住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镇前进村,两家是邻居关系一直不错,不久前,姜某家翻建房屋,吕某觉得对方占了自家过道,二人先动口后动手闹得不可开交。当村支书张学来到现场时,两家人正剑拔弩张,忙着打电话叫人,准备集合各自亲戚大打出手。见情况不对,张学立即叫来了村里的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法的劝解下,两家人握手言和。“在农村,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如果调处得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平和一些的起诉上访,激烈的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在张学看来,与其让矛盾拖大拖炸,不如早介入、早动手、早化解、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大庆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通过积极防、主动调、盯紧事、用好法,将大量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2015年以来,大庆市共调解纠纷6.1万件。
小小微信群筑牢第一道防线
“多亏了微信群、信息员,帮我们及时化解了一次集体访。”村支书张学对微信这一工具的功能深有感触:微信群可以发现村中各方面的问题、隐患和诉求,也是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之中的一把利器。“我们村四个自然屯的党员、屯长都是微信群中的信息员,通过微信群可以24小时全天候提供线索。”张学告诉记者。“村里80多人组织了车辆,准备到市里上访!”2017年10月中旬,前进村二龙山屯村民齐柏英通过微信群向村里报警。情况紧急,村调委会主任马上带上几名村干部抄近路赶到现场,与村民沟通,安抚了上访村民激动的情绪后,把村民送回村中。
事情起源于1978年,政府将二龙山屯2000多亩土地划出建立青年点。青年点撤销后,红旗林场继续使用这块地,建起了苗圃,后来又承包给个人。从80年代末村民就开始找有关部门,要求收回这2000多亩地,村民们一直和主管部门交涉,虽然没能解决问题,但也没有啥冲突,直到2017年9月。事情起因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省试点村,前进村从2017年9月开始到2018年4月完成改革,村民们害怕在改革中失去这片土地,赶在重要时间节点,串联了这次没有成功的上访。
村委会、调委会组织村民选举了代表,一方面通过村民代表做村民工作,一方面向政府反映情况、进行沟通。他们首先要求村民要依法维权,要给村里时间和政府协商,村民在调委会的耐心讲解下同意了这一方案。同时调委会通过政府与多方协商,政府最终答复:在2019年个人承包期满后把土地的使用权交回村委会。“不用去政府闹就把地要回来,村民们非常高兴。”与其他村民相比,及时报告情况的齐柏英心里更多了一丝欣慰。
就因为认真开展“化解小纠纷、消除小隐患、解决小诉求,办好小案件”活动,及时就地解决好家庭暴力、婚恋纠纷、邻里矛盾、春耕种地等方面的问题、隐患和诉求,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之中,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前进村10年未发生上访事件。
大庆市从市司法局到基层村屯,都建立了微信群,可以及时发现线索、解决问题,还可以进行咨询,开展普法工作。“这些微信群被称为法律服务心贴心微信群,一共有1592个,入群人员近20万,形成了畅通无阻的信息网络。”大庆市司法局局长刘勇说。
“司法大院”让群众有事家里说
热心肠,一脸和气,68岁的陈国刚个子不高、胖胖的,家长里短、公序良俗说起来头头是道,他要抓住理,能把你说得服服帖帖。老陈家住大庆市肇州县永胜乡胜利村卜家窝棚屯,屯中间靠路南的一块牌上,“司法大院”4个字十分显眼。这里原是3间土房,因年久失修实在与它的功能不匹配,老陈把4面墙换成了红砖,但为了节省钱,房盖没动。老陈和老伴就住在中间的房子,他把里屋的土炕扒了,把县司法局给他配的电脑摆在这里,墙上贴着调解流程示意图。
陈国刚介绍,像他家这样的“司法大院”,县里面还有几家,都设在村屯里,离老百姓近,有纠纷招呼一声就到场,接地气。可以最快最及时地解决百姓纠纷,做到问题不出村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陈国刚办事公正、人缘好,附近十里八村谁家有事都愿意找他帮助解决,他也从不推辞。
2017年9月,肇州县永胜乡的王某和江某来到“司法大院”评理,王某称江某砌的院墙占了自己家的宅基地45厘米,要求将墙拆除。江某说自己家这墙都砌了十多年了,你说是你的就是你的?王某一气之下,推倒了江某家的院墙,二人由争吵升级为撕扯。
陈国刚先让双方平静下来,并为双方分析了现实情况和解决办法:“农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两人均未能出示土地使用权证,从法律层面来讲并未有明确的土地使用界址。争议土地一直由江某使用,在双方均没有土地使用证的情况下,按惯例土地使用权应归已经使用的一方。”
听了陈国刚的一番话,王某明白了自己确实做得不对,当时也是在气头上,说话有点难听,冷静下来后,愿意把墙重新砌上,矛盾很快化解。陈国刚曾担任过村民兵连长、治保主任,作为人民调解员20多年来,他调解纠纷1000多件,获得了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说和”八年一直在百姓身边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浪潮中,一些人普生焦虑,陡生戾气,小矛盾、小纠纷如不及时化解,可能就会衍生出大纠纷大案件甚至群体性事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0年,大庆市司法局和大庆晚报主持下的“说和”栏目,应运而生。利用媒体的影响力,配备一辆“说和”车,穿梭于工矿农村,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市民平等对话,出让话语权,成为出气筒、减压阀和灭火器。
2017年12月21日,家住大庆市萨尔图区新村三区的石先生家中暖气出现漏水,石先生马上关闭自家的供暖阀门,但漏水并没有止住。暖气发生了爆裂,暖气喷出的水将家中开的粮店的粮食连水带雾弄湿了一片。石先生大约估算了一下,损失达到两万元,他多次找到了热力公司,公司没能确定赔偿数额。无奈之下,石先生找到了在“说和”大会上认识的东安司法所所长党玉凤。为尽快协商解决此事,石先生一家与“说和人”党玉凤来到供热单位,企业责任人起初不愿意调解,认为石先生造成的损失是由于自己操作不当造成的,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如果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也有损企业形象。”在党玉凤的反复说和下,供热单位同意给予石先生一定经济补偿。
8年来,“说和”始终陪伴在百姓身边。如今,大庆市设有86家“说和”工作站,遍布五区四县每个社区、每个街道。他们当中,有人民调解员,有律师团队,有相关行业的专家,有法律援助中心,有公证处。眼下,大庆市1592个微信群形成了畅通无阻的信息网络,遍布城乡“司法大院”将问题解决在村屯,86家“说和”工作站,覆盖了城乡的每个角落,将人民调解送到群众身边、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