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完成首次线上庭审 程序完备持续40分钟
相去数千里,六个屏幕,分作三地,随着一记铿锵有力的法槌敲击声,一场隔空庭审就此展开。
2月22日,新春首个工作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通过互联网进行了全市法院的首次线上庭审并当庭宣判。这一天网上开庭的这批案件共有18件,发生在相同的两方当事人之间。
2018年2月22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互联网线上庭审现场。本文图片均为陈洁 图
上诉人上海某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被上诉人上海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业公司”),因对物业费支付引发纠纷,协商未果后,投资公司诉诸法院。一审判决投资公司承担支付物业费义务后,该公司不服判决,援引合同条款以其享有履行抗辩权及原审认定物业费标准有误等两项理由上诉至上海一中院。
2018年1月,这批案件进入立案庭简审案件审理流程。投资公司委托的是内蒙古某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由于简审案件审理周期较短,又时值年关将近,考虑到春运期间的出行等问题,审理该批案件的合议庭经讨论后决定,借助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开庭审理案件的初步方案。
主审法官联系双方代理人征询开庭安排的意见时,投资公司律师为法院的人性化安排喜出望外,物业公司的代理律师同样因为能够按计划回老家过年而向法官连声道谢。
为了确保庭审顺利进行,上海一中院立案庭会同该院信息管理中心对庭审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会商,充分考虑到法官在庭审中亲历性的需要、当事人举证质证的便利、庭审过程的完整声像记录、网络技术的成熟度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确定了采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庭审的方案,同时选择具备高清视频摄录功能的法庭,确保庭审过程能够全程进行高清画面的同步摄录,进行多次调试后,案件于2月22日(正月初七)如期开庭。
上海一中院互联网线上庭审现场。
法庭现场,在书记员头戴耳麦通过摄像头宣布法庭纪律并确认两方代理律师所在场所环境相对封闭,并无闲杂人员后,合议庭法官入庭就座,戴上耳麦对着各自面前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三地分屏画面开始庭审。
庭审期间,上诉人投资公司展示了提交法庭的新证据,法庭组织了质证,双方在事实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均充分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在完成全部庭审程序后,合议庭休庭对案件进行了评议,随后当庭宣判,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整个庭审程序完备、推进有序,总共持续40分钟。
庭审结束后,投资公司代理人律师对互联网线上庭审表示称赞,“我现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这样的网上开庭对我们来说真是极大的便利。这批案件的受理后排期开庭恰逢春运期间,上海一中院法官前期征求了我们的意见,对网上庭审作了周密的考虑,还组织进行多次调试,确保了庭审的顺利进行,也充分保障了我们在诉讼过程中的诉辩权利。作为律师,希望今后能够多进行这样打破地域限制的网上庭审,更大程度地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本案审判长、立案庭副庭长王剑平表示,尝试互联网方式进行庭审,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想通过信息化手段拓展司法为民的新渠道,让技术多服务,让群众少跑路。
其次这是上海一中院探索案件繁简分流的一项举措,作为案件繁简分流总“阀门”的立案庭简审团队,要消化大量二审民商事案件,这类案件相对来说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想通过部分案件的庭审网络化,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快速、时空不受限等特点,缩短简审案件的流转运行周期,进一步实现简审案件审理的“短平快”。
再次,立案庭还承担着全院主要的诉讼服务和审判辅助职能,所以在探索繁简分流案件“触网”的同时,法院也把电子卷宗的随案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契合在实际审判工作中,首次将案卷内的证据材料先期扫描生成电子卷宗,在网络庭审期间进行证据的出示、交换,当事人的质证及合议庭的认证过程都将无凝滞地通过互联网得到即时反映。(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