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穷二白”到“春暖花开”,他们经历了什么
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四一大早,山西省太原市新店强制隔离戒毒所七大队副大队长乔志樑,早早到了队里。虽是春节假期,值班工作依旧不可掉以轻心。
“这几天怎样安排戒毒人员的文化生活?”
“戒毒人员情绪波动的,得赶紧安排民警跟进了解。”
“习艺车间有没有隐患,还得去检查一遍。”
……
自建队以来,解决问题,应对困难,对于每个加入七大队的民警来说,早已成了常态。
乔志樑在习艺车间向大家讲解每道工序
支起摊子全靠“借”
进入七大队的习艺车间,四长列桌子均匀摆放,戒毒人员分坐两旁,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可时间倒退回2016年10月建队之初时,这里还只是空无一物的厂房,当时所里没有划拨组建资金,摆在七大队队长王卫东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待解的难题。
孟某是第一批分到七大队的戒毒人员。谈起最初的情况,他用了“一穷二白”来形容。在进戒毒所之前,他做过木匠,搞过装修,于是,队里的很多木工活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没桌子,动手做。可没木料,让他这个木匠也犯了难。“好在有王卫东队长,他人特聪明,又爱琢磨,这不,线圈轴灌水泥当桌腿就是王队的点子。”孟某边说边冲着在一边忙碌的王队竖起了大拇指。
在以往,缠在上面的细铜丝用完,线圈轴基本就被扔掉。经过王卫东多次试验,线圈轴变废为宝,三个组成一组,中间灌上水泥,变成了现在稳稳当当的桌腿。而上面的桌板,也是“变废为宝”——要么是由从别处借来的包装货物的废夹板加工而成,要么是接见室更换下来的防暴玻璃。
让七大队的人骄傲的,还有立在门口的“止”字形花架和铁网屏风。“这花盆也是拿线圈轴改的,屏风上的这么多核桃大小的‘止’字,都是戒毒人员拿铁丝拧出来的。就连里边的绿萝,都是我们用劳动和别的队交换的。把它们立在门口,就是要提醒戒毒人员要‘知止’,引导他们向善、向美。”乔志樑骄傲地介绍道。
“那时候,队里的一针一线全靠借。别的队见我过去,都得防着,怕又‘瞄’上什么东西。”当初的那些困难,王卫东看来,都成了可以笑谈的回忆。
戒毒人员老崔正在熟练地完成工序
生产管理贵求“精”
工作台上自制的LED台灯下,六十多岁的戒毒人员老崔透过老花镜,用钳子熟练地拽下了缠在高频变压器上面的细铜线,码好一盘配件后,在随货同行单上签上名字,又将配件转给下一个工序。
七大队承接的是一些电子类仪器的加工,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而现今戒毒人员能熟练操作、生产流程顺畅有序的背后,是七大队民警的反复实践和摸索。
对于生产管理,新店戒毒所要求民警做到“四知道”,其中一点就是知道生产工艺流程和机器操作规程,做懂行的管理者。对这一点,王卫东更是身先士卒。看到哪道工序操作起来慢,他就自己上机研究,不懂的就去查资料,想办法动脑筋进行改进,最初上机不熟练,手被划伤或割伤是常有的事。
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为了他们创新的机会。“拽线”工序中,他们将使用的工具由剪刀换成了钳子,剪得干净还不容易发生联电问题;他们自制了“土工具”,以往一次剪十几根铁丝,现在提高到了32根;他们推行跟单制,责任到人,产品有问题,根据随货通行单,可以迅速地查到责任人……
“关注每一个环节,解决好每一件小事。”王卫东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七大队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比厂家预定的交货速度提高了30%,一些企业还专门组织人过来参观学习。
镶满“止”字的铁网屏风
帮教工作重在“疗”
去年,戒毒人员马某的女儿考上大学,这本是件高兴事,可妻子刚刚因病过世,让身处“高墙”的马某一筹莫展。管教民警知道后,上门探访了解情况,帮孩子解决入学难题,也为孩子加油鼓劲。半年来,管教民警还不时给孩子资助生活费,来戒毒所探望马某的路费也全部给予报销。从女儿口中得知这些情况后,马某很是感动:“只有戒断毒瘾,早日回归社会,才是对民警最好的感谢。”
教育工作始终是戒毒场所的“本”“命”“魂”。针对戒毒人员心理、体能、饮食方面的问题,新店戒毒所推出了“六疗法”,即“体疗、药疗、食疗、心疗、文疗、亲疗”,以体疗促功能康复,以药疗促机能恢复,以食疗促身体康复,以心疗促观念修复,以文疗促思想转变,以亲疗促坚定意志。
在管教民警李富强看来,“帮教工作的实质就是在解决问题,帮戒毒人员解决问题,而‘六疗法’,就是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问题随处可见,贵在有追着问题干的精神。新店戒毒所副所长杨轲胜介绍道,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所里提出了“四个新”理论,重新审视自身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重新规划了新目标、新征程,并在全所推行“四个转变”,即随意性向规范化转变、制度化向程序化转变、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积极应对场所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各种问题,释放了活力,获得了场所发展的新动能。
在七大队的车间墙壁上,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赫然醒目,那是对戒毒人员的鼓励和祝福,更是管教民警为平凡工作注入的诗意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