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法院退休法官变身调解员 助力诉源治理退而不休 为民解忧
“谢谢李法官这么耐心帮我们调解……”
“不用谢!我已经退休啦,叫我老李就好。”
这是老李日常调解纠纷的一幕,也是榆林法院退休法官参与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榆林两级法院注重发挥退休法官熟知法律法规、调解经验丰富的优势,返聘了13名退休法官,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诉源治理工作中,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老李名叫李宏,退休前是榆林市绥德县人民法院义合法庭法官。2022年9月1日,李宏一退休便被返聘,无缝衔接成为一名调解员。返聘一年来,他成功调解案件200余件,得到了案件当事人的认可。
和老李一样无缝衔接的,还有吴堡县人民法院退休法官贾爱民。他2020年12月退休,2021年1月被聘为特邀调解员,并入驻诉讼服务中心开展调解工作。
始于热爱,忠于坚持。刘建军是一位有着30多年审判执行经验的老法官。退休后,他重新回到榆阳区人民法院,投身诉源治理工作。“调解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不同,但是每化解一个案件都会让我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亚于当初穿着法袍敲法槌时的那种感觉。”他深有感触地说。
2022年,刚加入调解工作的李长鹏也有类似感受。“当法官的时候我也会调解案件,调一遍两遍,调不成功我就直接按照法律条文判决了。现在,我成了一名特邀调解员,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一次调不成功调两次,两次调不成功调三次,办公室调不了我就去群众家里、去产生纠纷的现场调解。最后,看到双方握手言和,纠纷没有进入诉讼程序,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李长鹏说。
“你这样的亲戚不要也罢,欠了这么多年的钱到底什么时候还?”“你也太冷漠了,都是亲戚,说了没钱,你还要逼我?”日前,在榆阳区人民法院调解室里,两家人因为欠款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特邀退休法官的耐心调解,逐渐让“火热”的气氛“降温”。
“调解工作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其中的道理还要讲得生动,要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如此才能找到调解工作的平衡点。”子洲县人民法院退休法官马平说,“这应该是所有调解员的调解秘籍。”2023年10月,马平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榆林法院退休法官们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围绕“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既不越位、又不缺位,积极奋战在社区、村庄、微信群里,身体力行参与诉源治理。
“经过多年的审判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减少基层矛盾纠纷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022年年底,马平在工作中遇到了一起棘手的案件。面对环环相扣的“死结”,他多次与相关镇领导协商,找群众代表沟通,和企业负责人谈话。在马平的努力下,由子洲县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各方共同议定马平起草的协议内容,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1240份。事情的圆满解决,为子洲县后续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为了让矛盾纠纷从源头化解,榆阳区人民法院返聘的6名调解员积极协调,先后在金苑社区、榆康社区、兴中路社区等社区建立调解点。他们还加入社区微信群,对接网格员,通过上门接单、现场接单、网络接单等方式开展上门调解、议事调解、多元调解,打通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
“早一步了解案情,就有可能预防更大的矛盾;早一点介入调解,群众的纠纷就有可能早一点化解。诉前调解既能简化诉讼程序、节约司法资源,又能‘特案特办、急案急办’,可以有效解决‘诉讼难、诉讼慢’的问题。”吴堡县人民法院退休法官贾爱明说。于是,“早预防、早诊断、早介入、早解决”就成了他调解矛盾纠纷的诀窍,并成功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
此外,退休法官白吉恩和胡世佳注重发挥团队力量,聚焦化解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今年以来,该团队已化解医疗纠纷80余起,涉及赔偿金额达4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80%以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些退休法官深耕基层,将自己的余热挥洒在为人民司法工作中,用实际行动继续维护着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