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让便民亲民利民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我想感谢一个人,这位警察叔叔的警号是神木0744……”前一段时间,神木交警抖音收到网友的私信留言。经查询和了解,民警王董援助市民的暖心故事被知晓。
原来,神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城区一中队民警王董和同事在二郎山桥头执勤时,遇到市民求助。该市民的小孩突然昏迷,情况紧急。没有丝毫迟疑,王董立即开车送他们去医院。孩子顺利就医后,王董悄悄离开,回到岗位继续履职。
这只是榆林公安民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构建反诈24小时“守护圈”
5月12日,家住榆林市榆阳区的张女士接到陌生电话,被警方办案、通缉令等字眼吓住了,就在她准备将账户存款转入“安全账户”时,榆林市公安局反诈民警及时上门劝阻,让她避免了40万元的损失。
榆林市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作为平安建设考核和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宣传、劝阻、止付、打击、断卡、联动“六条战线”同向发力、一体推动,打出组合拳、打好整体战。今年上半年,榆林各级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7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33人,止付冻结涉案账户9200个,拦截资金3.6亿元,止损7249万元。
依托“榆林卫士”微信小程序,榆林市公安局建立了快速高效的预警体系,24小时实时监测电信诈骗风险信息,通过电话劝阻、上门劝阻、短信预警等方式处置,构筑24小时“守护圈”,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榆林卫士’推广上线以来,共有18万名榆林市民注册加入了‘守护圈’,累计推送预警消息2544条,预警拦截率高达99.6%。”9月3日,榆林市公安局信息合成作战大队大队长高雄雄介绍。
创新警务机制点亮“平安灯”
“多亏了几位警察同志帮我们化解矛盾,让我家的房屋修建工程顺利施工。”神木市民薛女士说。5月14日,神木市公安局钟楼派出所民警接到智慧警务平台指令后,成功调解了一起因自来水管爆裂引发的邻里阻工矛盾。
为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榆林市公安局研发了“互联网+矛盾纠纷化解”APP平台,群众可以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方式,随手上传矛盾纠纷线索,系统收到线索会及时下达处置分流,民警根据指令予以调处解决。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利用该平台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747起。
今年以来,榆林市公安局深度融合警力民力,积极推动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形成了高新“义警”、子洲“红袖章”等品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巡逻防范、治安宣传、纠纷调处、隐患排查等辅助警务活动中来。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籍贯山西代县的高先生在府谷工作生活了9年多,户口一直未迁移。高先生来到府谷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咨询迁户业务,得知不用回原户籍地就可迁移户口。才10分钟左右,高先生就成功办理了跨省迁户业务。“不用在山西和陕西两头跑了,真是太方便了!”拿到新户口簿的高先生,满脸都是笑容。
今年以来,榆林市公安机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实“马上办、就近办、上门办”“让群众只跑一次”,累计出台各类便民利民措施155条,为群众办实事3916件。户政部门推出多样缴费、多拍优选、免费邮寄业务,让证件办理“直通直达”;出入境管理部门为老年人提供专属服务接待,做到“温馨办”“延时办”;交通管理部门推行“驾考预约”“流动车管所”,让服务紧贴群众;治安管理部门减免企业办事报备手续,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项项“放管服”改革举措,让便民、亲民、利民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记者 霍海澎 通讯员 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