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智能化 满满科技味——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随时随地可立案、集约智能化送达、案件在线审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审理时限关键节点系统自动亮灯提示……处处智能化、满满科技味的审判流程,如今在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法院正成为日常。

近年来,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法院把智慧法院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充分发挥数字化撬动作用,加快推进智慧法院转型升级,从智服、智审、智执、智管等维度同向发力,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持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让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更强、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智慧服务促满意度提高

“法官,这眼看就要开庭了,可我不方便出门,怎么办呀?” 2022年年底的一天,临渭区人民法院民四庭办案法官接到当事人电话,只听对方言语中满是焦急。经过法官协调和指导,当事人通过“陕西法院微庭审”系统,以在线的方式如期参加庭审。

在临渭区人民法院,“把最优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在审判执行工作中,临渭区人民法院利用“互联网+诉讼服务”全面推广网上立案、网上法庭、电子送达等智慧服务,提高了群众立案、应诉效率。

诉讼服务是让群众感受司法文明、体验公平正义的“第一窗口”,服务效率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法院的形象。临渭区人民法院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诉讼服务中心整合了多元解纷、执行立案、司法鉴定、上诉移送等十余项职能,设立自助书写区、自助查询区、自助立案区等,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精准的诉讼服务。

“数”与“智”的加持,也让诉讼服务与基层治理两条曾经的“平行线”变成了一个“同心圆”。临渭区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新时代互联网+“枫桥经验”的矛盾纠纷化解创新举措,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一站式多元解纷,不断优化司法资源。该院调解平台特邀区医患调解中心等4个调解组织以及40个基层治理单位,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诉前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服务,实现数据在平台上互联共享、矛盾纠纷在线高效化解。

智慧审判促办案质效提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流动等原因,法院“送达难”问题更加凸显。

“以往一个案件的送达时间为10天以上甚至更长。”临渭区人民法院扫描中心负责人杨铁军说,如遇当事人地址不明、故意规避送达,最终只有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进行送达,这就导致了诉讼、审判周期过长等问题。

为破解“送达难”,临渭区人民法院设立了集约送达中心。“我们通过借助社会力量和信息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对诉讼文书送达工作实行集约管理,将服务进行外包,全面推行电子集约送达。”杨铁军介绍,上半年送达中心送达完结12912人次,送达成功11038人次,有效缓解了“送达难”,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

3月10日,临渭区人民法院召开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与深度应用工作推进会,推动电子卷宗在阅卷、开庭、合议、结案归档等环节的应用。随着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的深入开展,如今,法官翻阅的不再是厚厚的纸质材料,而是支持语音定位、虚拟目录、智能标记的电子卷宗,办案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科技带来的变化,数据可以证明。上半年,临渭区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9553件,审执结6248件,平均审理天数、服判息诉率等指标稳中向好。

智慧执行促高效履行

“法官,我现在坐不了高铁,银行卡也刷不了,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我发短信就是想和你说我愿意偿还被执行的钱。”6月3日,被执行人王某某联系执行法官,表示愿意履行还款义务。执行法官收到短信后,立即引导王某某通过“一案一账户”缴纳了执行案款。

为进一步破解执行难,临渭区人民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打造智慧法院,推行“云执行”工作模式,努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执行工作深度融合。

临渭区人民法院积极与通达海公司合作,全面推进智慧执行建设工作。目前,执行实体化模块已建成并运行。“从生成执行通知书起,案款管理系统自动生成与案件当事人唯一对应的银行账户,实现‘一人一案一账户’,确保每笔款项的进入、支出与案件一一对应。”临渭区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副主任高萍表示,该院还将引入案件财产精细化管理软件,开通跨网视频约谈、移动执行、“两终”案件管理等功能,推动执行办案更加公开、透明、高效。

为促使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临渭区人民法院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印成海报,在城区主要交通路口、车站、菜市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张贴,敦促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此外,临渭区人民法院还引进智慧查控执行员系统,将以往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通过信息化转型,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批量自动查询、冻结等操作,用科技助推执行工作,持续为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据了解,截至目前,临渭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3788件,执结各类执行案件3005件,475人次被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1871人次。

(记者 张建锋 通讯员 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