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治理开出“良方” ——铜川检察机关以高质量检察建议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近2年来,铜川市检察机关共制发各类检察建议411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65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到期回复率、采纳率均为100%。”11月15日,在铜川市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铜川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任增世介绍说。

近年来,铜川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检察建议工作,以高质效的检察建议助推社会治理。该院办理的1件检察建议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全国行政检察优秀案例,9件检察建议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3件检察建议被评为全省优秀检察建议。

检察履职守安全护民生

铜川市检察机关结合“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聚焦市场经济、生态保护、营商环境等领域,选取具有普遍性、行业性的深层次问题制发检察建议。

全市检察机关针对快递行业无牌无证驾驶的普遍性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业整改,该检察建议获评2023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针对“空壳公司”治理,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加强对注册登记环节的监管,并联合多部门建立机制,形成治理合力。

在护航企业发展方面,全市检察机关结合办案中发现的企业风险防控机制缺少、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办理的“耀州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检察建议案件,被评为2023年陕西省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典型案例。针对农用反光膜污染问题,铜川市检察机关制发了检察建议,促进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属地管理、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长效化农业反光膜闭环治理模式,该检察建议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此外,铜川市检察机关聚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检察建议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近2年来,铜川市检察机关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91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293件,持续开展了“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检察行”等专项活动,办理的督促治理自然保护区历史遗留矿山案件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检察监督典型案例。

上下一体履职形成合力

铜川市检察机关定期召开党组会、检委会,专题研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院领导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有影响的案件,带动和引领工作发展。铜川市检察机关将检察建议办理质效纳入季度业务数据分析研判和检察官业绩考评体系,层层抓落实,形成了“检察长负总责、各业务部门齐抓共管”的检察建议办理工作模式。

铜川市检察机关将检察建议作为“三有”争创的重点内容,通过定期召开分析督导会议、专题培训等形式,落实检察建议办理各项要求;对重大复杂案件,由部门集体讨论、检委会审议决定,推进文书质量和业务能力同步提升。同时,铜川市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审核备案机制,对制发的检察建议由专人进行审查备案,确保检察建议质量;围绕红色资源、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在全市范围内组建跨区域办案团队,上下一体履职,加强调查核实,形成工作合力。

从“办理”转向“办复”

铜川市检察机关树牢跟进监督理念,在检察建议发出后,采取询问、走访、不定期会商等方式,持续紧盯、跟进落实,做好检察建议“后半篇文章”,确保检察建议落地有声。

铜川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检察建议整改落实“回头看”专项活动,并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对制发的检察建议回复、采纳和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推动检察建议从“办理”向“办复”转变。2024年,铜川市检察院与市委依法治市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反馈落实工作办法》,为推动检察建议“办复”提供了制度保障。

对于检察建议中涉及的疑难、复杂和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相关领域专家等参与公开宣告,认真听取第三方意见,完善建议内容,确保发出的检察建议有理有据、公开透明。“我们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份检察建议,自觉地将检察建议履职融入社会治理,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不断深化检察建议办理社会化工作格局,推动检察建议从‘办理’向‘办复’转变,以更高质量的检察建议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铜川、法治铜川建设。”铜川市检察院综合业务部主任王秀娟说道。(李成龙  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