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收案降幅的背后 ——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法院深化诉源治理工作综述

今年1月至8月,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1457件,同比下降8.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降幅呢?

10月9日,笔者从耀州区法院获悉,今年以来,耀州区法院不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矛盾化解的“桥头堡”作用,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抓牢抓实源头疏导、多元解纷、实质化解、综合治理四个发力点,全面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实现“提质量、遏增量、减数量”目标。

多方联合  多元共治

在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过程中,耀州区法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积极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城乡治理体系和诉源治理机制体系;强化与政府沟通协作,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做好与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的配合工作;找准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的职责定位,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党委政法委汇报,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多元共治、法治保障”的诉讼治理大格局。

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目标,耀州区法院联合区政协、公安分局、司法局、银行、发改局、交警大队、民政局等多个部门,建立涵盖金融、道交、治安、价格争议等领域的“1+N”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机制。目前,已有7家单位与耀州区法院建立对接机制。该院还在辖区4个镇综治中心分别搭建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邀请32个诉源治理单位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面吸纳基层解纷力量,形成“调解优先、非讼其次、诉讼兜底”的多元纠纷化解模式。通过区司法局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耀州区法院将案件委派给调解员或调解组织进行诉前调解,让大量矛盾纠纷止于未诉,实现解纷“终端”与诉讼“前端”无缝对接。截至目前,该院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调处矛盾纠纷共460余起,其中诉源治理单位参与238起,有效化解95起。

延伸触角  源头预防

坚持将司法服务端口前移,耀州区法院大力推行“无讼社区(村)”创建及“一村一法官”“法官+”等工作机制。

该院以耀州区永安路街道解放社区、锦阳路街道水峪村等4个社区(村)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创建“无讼社区(村)”,并在全区129个社区(村)设立法官工作室,健全“法官+村委会”对接机制,利用村干部“人缘广、地域熟、社情熟、民情熟、信息灵”的特点,实现纠纷事先预警、提前“吹哨”、初步调处等,着力将法官工作室打造成为基层矛盾纠纷的情报站、分流站、终点站,真正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该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依靠基层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工作,定期对调解员、网格员、陪审员进行培训,精准提供法律指导,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解纷排难能力。截至目前,耀州区“无讼社区(村)”已达7个,员额法官参与联系辖区纠纷化解320次。

与此同时,耀州区法院扎实开展法律“五进”活动,将线下巡回审判、法治宣讲与线上“一网双微”平台深入融合,精准对接群众需要,因时、因人、因需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调判结合  综合治理

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方式,耀州区法院注重发挥庭前、庭中、庭后“三调”作用,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对各类纠纷科学分类,做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始终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判全过程。该院成立速裁审判团队,选优配强速裁法官,充实法官助理和辅助人员,专办简易速裁案件,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推动形成少数法官办理多数简单案件的工作格局。该院始终突出办案质量这条主线,树立“一个纠纷一次解决”思路,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判后答疑、回访制度,防止衍生案件的产生,推动案结事了;及时梳理明确各项指标要求,准确掌握审判运行态势,做到提前预警、调度到位。

着眼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耀州区法院将判后答疑作为“必选项”,实行“针对性答疑+广泛性释法”双措并举,加强服判息诉工作,抓好诉后把控,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裁定、判决结果,使其自愿接受法院裁判、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同时,法官对裁判中有关程序、适用证据认定、法律适用裁判理由等问题及时释法,消除当事人因对判决不理解而引发的不满情绪。该院还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在诉源治理方面沟通有效、对症下药的优势,及时梳理分析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制度机制、行业漏洞风险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向相关部门提出优化行政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填补制度漏洞等司法建议,并加强跟踪问效,助推行业规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