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关注 | 让人人都成为秦岭文化遗存的保护者
秦岭山区不仅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自然生态地理单元,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生态源区。秦岭拥有众多文物古迹、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省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去年5月,省政协委员、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参加了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专题调研,对秦岭旅游景区文保、文旅情况进行了一次全覆盖的调研。
“秦岭文物古迹、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作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和不可再生资源,政府、社会和公众都有责任对其进行保护,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张阿利说。
结合自己多年的关注、研究和现场调研,张阿利表示,对秦岭自然生态保护区里的重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已经引起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突出保护优先原则,立法理念从“限制开发”转变为“保护优先”,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护好秦岭。
如何更好地推进秦岭景区文化遗产保护,张阿利表示,最重要的还是要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落实好监管责任,严格约束开发行为,对于贯彻不力的予以追责,切实筑牢秦岭这一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同时,张阿利还建议,要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融媒体、新媒体思维和路径,强化现代传播和宣传意识,营造贯彻落实《条例》的良好氛围,确保《条例》要求落实到秦岭景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
“全面提升秦岭景区文物古迹、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程水平,还要不断提升相关管理者素质和水平。尤其要有具备专业素养和水平的保护团队,要有精细化的工作精神。”张阿利建议,对于基层文物保护人员、古村落干部等要进行专业化培训,让人人都成为秦岭文化、文物、古村镇的传播者、保护者。(记者 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