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全国首家家事法庭 改革让老典型焕发新生机

记者走访全国首家家事法庭

  改革让老典型焕发新生机


□今天我当班



图为秦皇岛市海港区法院长城法庭庭长杜艳文(左二)向记者介绍家事审判相关工作情况。 法制网通讯员 王鹏 摄


□法制网记者 周宵鹏

  “太复杂、太严谨了,不行,不行,这活儿我可干不了。”还没等讲解法官讲完家事案件庭审时的注意事项和程序过程,端坐在审判席上“客串”法官的一位记者就忙不迭地说。

  2月28日上午,《法制日报》记者及其他十多家媒体记者来到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长城法庭,参加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的“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

  “如果不是挂着法庭的牌子,这根本就是家里嘛!”甫一进入长城法庭,不少记者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双方有再大的矛盾,到了这个环境里心情也多少会平和一些。”长城法庭庭长杜艳文带着大家参观法庭,所到之处一派“家庭化”的装饰和布置,明丽的颜色与大家印象中的“法院”形象大相径庭。

  几步就有一处绿植,墙上挂着内容温馨的装饰画,亲情会见室里设有小型的儿童乐园,审判庭里用沙发、茶几代替审判桌椅,桌牌上不再是“原告”“被告”的诉讼称呼,而是“丈夫”“妻子”“父母”“子女”这样的家庭称呼……“这正是家事审判法庭所特有的风格。”杜艳文说。

  长城法庭成立于1985年,1998年起开始专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成为全国首家专管家务事的家事法庭。2016年5月,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家事审判改革的试点,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启家事审判改革,长城法庭这个“老典型”依然走在改革的前列。

  彼时,长城法庭由于历任干警80%以上均为女性,而被誉为“女子法庭”,18年中年均结案率为93.4%,调撤率为88%,已经形成了独特有效的司法风格。但是,家事审判改革让长城法庭焕发了新生机,更多工作机制建立起来,法庭工作不断升级。

  采访当日,为了离婚后孩子的赡养费问题,一对离异夫妇闹到了长城法庭,法庭副庭长谷立云把他们带到摆着沙发、绿植的家事审判庭,开始主持调解。一方坚持要每月800元,一方坚持不给,看到双方剑拔弩张的样子,旁听的记者们不禁皱起了眉头。

  谷立云给双方沏上热茶,坐下来先倾听双方的讲述。倾听过后,谷立云做起了双方的工作。几句法言法语摆清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几句“掏心窝”的话让为人父母的双方为之动容。最终,双方达成抚养费每月500元的协议。

  据介绍,2017年,长城法庭共收案664件,结案593件;共调解及撤诉案件523起,调撤率达89.8%。

  长城法庭法官的工作不仅是调解。几名记者跟着法庭人员去为一起婚姻案件送达传票,几经联系寻找却依然没有送达成功,而这样吃“闭门羹”是经常性的事;几名记者在法官引领下学习看卷、订卷,体会到法官们经常看卷到后半夜的艰辛。

  尽管工作紧张,但为了方便当事人,长城法庭法官们还自我加压。由于一些家庭矛盾的双方因心理、时间、工作等原因无法或不愿到法庭来,长城法庭采取预约开庭、上门开庭,这样的开庭和调解占到全部案件的60%,其中很多都是在当事人家中、医院病床前开庭或者调解;为了更好地处理离婚案件,法庭设置了“婚姻‘危机与死亡’甄别机制”,不同案情不同处理;为了让当事人态度回转时心理更加舒适,他们邀请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为了使受到家暴的妇女人身不受伤害,他们实施人身保护令;为了使已经和好的家庭更加和睦,他们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进行回访,近年来该法庭审结的案件自动履行率达80%以上。

  在长城法庭二楼,记者还看到一间布置同样温馨的教室,这里是该法庭主办的秦皇岛市海港区婚姻家庭教育学校。当事人可以在这里参加法庭举办的有专题、有针对性的婚教学习班,使一些陷入情感危机的夫妻为孩子、为感情重新走到一起,甚至一些拒不抚育子女、赡养老人的当事人也深受教育,承担起应尽的家庭义务。如今,长城法庭的婚姻家庭教育正在从法院走向社区。

  “家事案件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有效化解纠纷就要注重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修复。”秦皇岛中院副院长赵爱彬告诉记者,家事案件不能仅靠法律审判,一纸文书不能弥合家人的深层次矛盾,法院只有在注重实体审判公正和效率的同时,加重家人之间的情感修复,唤起家人之间的亲情、责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纠纷。

  作为有着近20年家事审判工作经验的全国先进法庭,长城法庭大胆探索“家事家审”审判改革。“家事家里审、结案解心结,家事纠纷看似很小却不是小事,家安才能社会安。”赵爱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