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李保国》有感 铸牢司法赤子心
近日,单位组织观看了《李保国》,观后思绪颇多,这部影片生动讲述了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同志的感人事迹,一个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省管专家、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看上去却像是一个略显沧桑,上了年纪的农民,三十年扎根山野,倾情奉献,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情怀,整个影片是一部反映时代英模事迹的主旋律精品。“活着干,死了算!”“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一句句话语朴实动人,一个个片段扣人心弦,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着不平凡的一生!
观影哀思之后,作为当代的共产党员、一名法院人,我们应该从李保国同志身上学习什么?我想那就是面对新形势下司法体制改革给审判工作带来的挑战,当代法院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苦干实干,是一种不怕苦的工作作风,是一种不怕累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畏难的意志品质。李保国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靠勤劳和实干把业绩写在大地上。他将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苦苦钻研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种果树这么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李保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把平凡做到了不平凡,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 “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这不但是李保国说给学生的,也是说给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的。面对案件任务的日益增多,怎样处理好工作中的浮躁情绪;面对当事人的诉求,如何处理好法律规定与朴素情感的关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面对年少时的“远大理想”和工作中的平淡乏味,如何平和好心态,找到自己的动力原点,我想李保国同志的回答亦然铿锵有力。
奋发作为的责任意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勇于担当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正能量,是一种时代精神,是发展的力量之源。对于党员来说,担当就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兴盛、为人民群众的幸福鞠躬尽瘁的大作为。面对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给法院工作带来的短期“不适应”,我们每一名法官干警正是需要李保国同志立足岗位、履职尽责,面对困难敢于冲,面对挑战主动扛,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的责任担当精神!
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活着干,死了算!”李保国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不但不从企业、农户拿钱,不占一点股份,而且很多时候,下乡往返的路费、请专家前来培训的费用,他都是自掏腰包。一件事,一辈子,心系太行山,魂归太行山,不计个人得失,只求默默无闻地坚持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坚持就是三十五年。这种奉献精神对平凡岗位上的我和我们,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号召,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自己在工作上繁与简,待遇上的多与少斤斤计较而感到惭愧!
影片结尾,李保国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计其数的青年学子步履铿锵前赴后继,浑厚激昂的画外音恰到好处地响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我们每一名法官干警要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到学习李保国精神的方向,才会脱离思想的困惑,在新时期审判工作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城固法院 余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