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梁家河大学问 涵养真挚为民的情怀
梁家河大学问最本质、最核心的体现,就是真挚为民的情怀。
习近平在梁家河以七年艰苦而勇毅的奋斗实践,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干在一起、患难与共、心心相印,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深厚情感,孕育了真挚而深厚的为民情怀。从此,“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成为他一生不变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的使命担当。
梁家河是习近平为民情怀的孕育地、涵养地,为民情怀是梁家河大学问的本质和核心。习近平在梁家河了解了中国农村的贫穷、艰辛和苦难,感受了人民群众的善良、宽厚和温暖,体会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信任和力量。他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有他。他是在与群众同甘苦、心连心中,用自己的真情、真知和真干,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梁家河大学问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源头活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根基、历史根源。习近平在梁家河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从群众的切实需要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去干,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去“啃”。他在这里体会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真谛,领悟到了被人民群众信任、拥戴的本质。
梁家河大学问中所蕴含的真挚为民情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时代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内核。
深刻领会梁家河大学问,就是要涵养真挚为民的情怀,坚持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我们要把靠近群众、融入群众,作为涵养真挚为民情怀的情感起点;把体察群众、了解群众,作为涵养真挚为民情怀的思想起点;把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作为涵养真挚为民情怀的实践起点;把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作为涵养真挚为民情怀的价值起点。围绕群众所思所愿,用真情赢得群众真心,用实干赢得群众认同。
深刻领会梁家河大学问,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不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要把真挚为民作为干事创业的价值坐标,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使三秦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深刻领会梁家河大学问,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民是推动发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汲取无穷智慧和力量,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积极投身到追赶超越的伟大事业中来,牢记为民初心宗旨,汲取为民服务力量,实现人民梦想。
深刻领会梁家河大学问,就是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渠道、经常性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期盼,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努力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当前,尤其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号民生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确保如期按标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梁家河大学问中所蕴含的真挚为民情怀,作为奋进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们坚定秉承的核心价值观、精神归宿和行动指南,激励我们在陕西追赶超越的伟大实践中砥砺前行、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