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为市场主体添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五年来,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和检查对象、及时公开查处结果,提高了监管效能和公正性。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一站式服务等举措。
成绩很显著,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也应当看到,营商环境虽整体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区发展的“软肋”和“硬伤”。在一些地方,手续繁琐、效率低下、遇事“推绕拖”等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门不依法行政,随意执法、“小鬼难缠”;有的市场准入门槛高,搞地方保护,各种隐性壁垒不同程度存在……
如今,经济稳中向好为诸多改革举措的出台和落实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间。面对一些老矛盾和新问题,唯有以改革为根本途径。不管是简政减税减费、严格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还是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都是通过改革的办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当然,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公共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要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主动服务、优质服务让群众舒心、企业顺心。
我们相信,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强化“领跑”意识,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仅会给各类市场主体吃上“定心丸”,更会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