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一生忠于党听党话跟党走” 寻访陕西华山监狱离休干警史友

少华山,西岳华山的姊妹山,自古与华山并称“二华”。

陕西省华山监狱,就坐落在少华山下。

在华山监狱有一位离休干警叫史友,今年已经91岁。从军时,他出生入死,多次立功受奖;从警时,他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离休后,连续两年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共2万元,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再一次主动捐款。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在他身上又有怎样的故事?《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踏上了寻访之路,希望能够找到答案。

初寻

3月中旬的时候,与陕西省监狱管理局政治部干部何延军相约,准备3月31日去采访史友。

30日接到消息,老人家住院了,行程推后。

听何延军介绍,1930年12月,史友出生在河南省博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母亲去世,13岁因家庭贫困,父亲把他卖到山西长子县一户姓崔的老汉为子。不久,崔老汉病故,为了讨口饭吃,他来到崔老汉的一个亲戚家,靠帮人打短工谋生,受人歧视、冷落,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从何延军发来的老人回忆录——《我在陕南》了解到,17岁那年,史友在长子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扛起枪杆干革命。他从此顶着枪林弹雨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攻打山西运城盐池、解放陕南山阳、商南、镇安大坪、安康牛蹄岭、湖北郧阳等战斗,多次受到表彰。

1957年3月,史友从部队转业到陕西省公安厅劳改局。据说,史友当时在参加转业军人集训期间,由于觉悟高、有文化又能吃苦,集训期满,组织上准备把他留到局机关工作。谁知,他坚决要求到基层。史友的理由很简单:“战友们都到下边去工作,我不能搞这个特殊。”在他的再三请求下,组织上分配他到正在筹建中的马栏农场工作,随后又先后在耀县(现铜川市耀州区)、华山监狱工作,直到1990年光荣离休。

听了这一个小插曲,老人身上还有哪些故事?更加令人期待。

再访

史友出院了,可以接受采访。

愿望即将达成,颇为欣慰。

4月13日一大早,记者便赶往华山监狱。华山监狱办公楼前苍松挺拔,绿树成荫。

来到会议室,发现已经有几位同志在等待记者。介绍得知,这几位同志都是史友曾经的同事。

“我1984年到财务科工作时不到20岁,对于财务工作是个门外汉,史友同志不仅鼓励我们,还在业务上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指导。他年龄虽然比我们大很多,但是科里同志们爱和他拉家常,都叫他史叔。”华山监狱原计划财务科科长单涛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史叔对我影响很大,为了让我们尽快提升业务水平,就把会计基础理论方面书籍借给我们看。”

史友在监狱系统工作30多年,一直从事财务工作。他入伍前,没有上过一天学,后来通过不断学习,达到了相当初中文化程度。在1987年会计师岗位考试的时候,57岁的史友还和大家一起学习备考,最后顺利通过了考试。

让单涛印象深刻的是:“史叔在工作和学习上当仁不让,在科室评先的时候,却经常让给年轻人,心胸开阔得很。”

谁能想到像小女孩一样说着自己史叔的单涛,也已经退休了。她今天特意从渭南市市区赶过来。

史友的徒弟门莲萍家中有事,没能来,但是专门委托同事带来了一份手写的材料《我的师父》。门莲萍说,师父是自己的入党介绍人,也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标杆。

在《我的师父》中提到了这样一件事。一年夏天,一位出纳整理货款时发现少了1000块钱。在那时候,每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1000块钱是个天文数字。我师父一边安慰,一边帮她寻找。

晚上在科室值班时,史友在坐垫下发现了现金,第一时间通知了她。原来,她收到的货款有很多毛票,都是皱皱巴巴的,为了压平,便将钱放在办公室椅子的坐垫下,忙乱中就给忘了。1000元“失”而复得,她专门买了礼品登门感谢,却被史友婉言谢绝了:“你的心意我领了,东西坚决不能要。”事后有人问他:“史会计,你真的不爱钱吗?”史友笑着说:“爱嘛。但只能爱自己挣的钱,不能爱公家的钱。”

“2008年5月12日,史友从电视上得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老干所,拿出1000元作为特殊党费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华山监狱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所所长武耀良说,去年3月初,他又捐出了1000元用于疫情防控。老人当时还觉得有点少,向他解释说,疫情期间没法去银行,家里只有1000元现金……

华山监狱对史友的生活很关心,由于工作关系武耀良常去看望老人,对家里情况比较了解。武耀良告诉记者,老人的日子其实并不宽裕,老伴去世前卧床多年,住院治疗就花掉了十几万元的医疗费,儿子和女儿收入也都不高。

武耀良还透露了一个细节,自从发了党徽以后,老人就一直戴在胸前。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史友的形象愈发清晰起来。

得见

下午,记者来到了史友家里,终与老人得见。

老人住在华山监狱的家属院,距离单位不远,很多同事退休了都搬到渭南城里住了,他却一直舍不得搬走。

房子在一楼,两室一厅,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桌子和柜子上留下了岁月的斑驳。

史友穿着简朴,性格温和。他有些耳背,和记者一起来看望老人的单涛,在老人耳边大声说:“史叔,讲讲过去。”

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

“我17岁的时候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集训,分配到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二旅三十六团二营六连机枪班当战士。1947年9月,在镇安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史友回忆起那段岁月,脸上散发出别样的光芒。他说:“在入党的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要一生忠于党,听党话,跟党走!”

说到特殊党费,老人告诉记者,共产党对他有恩,从小受苦受难,是党把他从一个穷孩子培养成革命战士,“我的战友很多都牺牲了,我还活着。党对我这么好,我这年龄大了,跑不动了耳朵听不见了,干不了啥,只能是拿出这两万块钱尽点心意。”

“父亲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他的今天,父亲交纳特殊党费,我们子女都赞成。”老人的儿子史文平话不多,但对于父亲的决定特别支持。

华山监狱的同志向记者展示了一份说明,这是史友在2018年6月5日第一次交纳1万元特殊党费时亲笔所写。内容很朴实,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这样写道:为了迎接我们的党成立一百周年,我志愿向党组织交纳党费1万元,在我党脱贫攻坚战中使用,这也是我为党徽添光彩。因为我本人现时身患多病,行动不便,没法使用我体能为党作贡献,故用微薄收益向党表示心意,请党组织一定收下。落款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史友。

不知不觉聊了两个多小时,考虑到老人身体情况,记者结束采访同老人告别。

归途中,放眼望去,少华山上的青松显得愈发苍翠。老人的话语犹在耳畔:我这一生的信仰就是共产党,再没有别的信仰! 

(记者 郑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