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杨凌示范区荣获“2017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按照“投入充分、功能实用、使用便捷、响应快速、运行高效”的原则,构建了四级网格三级管理体系,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科学划分网格,促进多网合一。按照有利于精细管理、资源整合、服务群众、责任落实的原则,科学合理划分为农村村组、社区和城市网格404个,每个网格平均150户,区域内所有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格。所有网格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财政列支专项经费,全力保障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转。同时,将食安、禁毒等多种网格与网格化信息平台合并整合,建立了信息总量达26.86万条的社会治理信息大数据库。

实行专兼结合,明确岗位职责。设立专兼职网格员,开通“杨凌民声”微信公众号,各类管理人员下沉网格,实现“一格多员”,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多元化网格员队伍。网格员按照“三活、四知、六必访”要求,认真开展信息收集、环境整治、法制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实现了户籍人口全覆盖。

搭建多类平台,畅通群众诉求。创新“网格+微平台”模式,以现有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开通了“杨凌民声”微信公众号,增设“民声快报”。   

规范处置流程,健全运行机制。对收集的事件信息,按照“发现上报、受理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事件归档、考核评价”的工作流程,通过微信平台、客户端、网站等方式逐级上报,各级平台分别根据问题归属和平台职责,做好事件上报、分流督办和办结反馈等工作,做到了“一门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限时办理”。

实施“微民生”工程,缩短服务距离。根据网格系统上报反映出的群众身边的“小”“急”“难”事件,设立1000万元“微民生”项目资金,实施“微民生”工程,把83个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纳入了微民生项目库,已解决78个,实现了解决微民生,服务零距离。

(田西村上报关于三组机井水泵维修的微民生项目)

两年来,杨凌示范区通过网格处理各类民生问题事件10315件,办结10220件,办结率达99%,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全省推广交流。通过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杨凌示范区初步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由被动应对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由服务低效的群众跑腿转变为服务高效的信息跑路,由传统的社会管理转变为现代的社会治理体现了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要求,为全面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1月26日,由中国法制日报社指导,法治周末报主办,联合《民主与法制》社协办支持的“第三届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经验交流会暨《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汇编〔2017〕》发布”在京开幕,杨凌示范区获得“2017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荣誉。广东省广州市、江苏省扬州市、海南省三亚市等全国近50个城市(县/区)同获荣誉。


(杨凌示范区政法委  马少军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