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让法治素养蔚然成风——三大亮点看陕西“八五”普法规划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近日,陕西省委、省政府转发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宣传部、省委普法办、省司法厅《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陕西省“八五”普法规划的正式亮相,为我省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西部法制报分别邀请了陕西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华忠诚、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周敏、铜川市人民调解协会会长王玉理及西安市莲湖区人民调解协会会长米浩源,从不同角度对我省“八五”普法规划的精神和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推动红色法治文化建设

陕西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华忠诚介绍道:“与前七个五年规划相比,‘八五’普法规划明确了六个重点内容,分别是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突出学习宣传民法典,深入学习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

推进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和传承,是陕西“八五”普法规划区别于国家“八五”普法规划的亮点之一。在谈到整合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宣传活动的具体措施时,华忠诚表示,要发扬陕甘宁边区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整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雷经天、马锡五等司法英模事迹,努力传承红色法治文化精神;要建立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启动《陕甘宁边区法院史》编撰工作,筹备成立陕甘宁边区法治研究基地,积极开展红色法治文化研究。

“在陕西第四个‘宪法宣传周’活动期间,我们在延安举办‘一切为了人民——传承红色法治基因’专题宣传活动,走进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及陕甘宁边区审判史陈列馆,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运用红色法治资源,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华忠诚说。

不断提高公民法治素养

陕西“八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强调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推动全体公民树立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周敏说:“人民群众法治素养的养成需要全社会正向的教育引导,从日常生活的点滴抓起,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进而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在“八五”普法规划中,周敏最关注的还是青少年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前不久江西抚州就发生了一起校园欺凌案件,当事人小北(化名)多次遭到同学暴力威胁导致重度抑郁症,无法正常上学。”谈到这起案例,周敏红了眼圈,“因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引发的校园欺凌、校园诈骗等案件屡见不鲜,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周敏指出,陕西省“八五”普法规划重点围绕防范欺凌、性侵、猥亵、电信诈骗、非法传销、校园贷等突出问题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中的内容占比,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持续组织学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和校园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增进群众法治获得感

陕西省“八五”普法规划中指出,要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并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通过组织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加强普法志愿队伍建设。

对此,西安市莲湖区人民调解协会会长米浩源深有体会。他说:“在调解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多数是因为双方当事人不懂法导致的。我们的调解诀窍就是将人民调解工作和普法工作相结合,同时积极开展以案说法、模拟法庭、送法进社区等普法活动,让普法工作更具精准性和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线下普法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陕西省“八五”普法规划中也强调,要丰富普法内容、拓展普法平台、创新普法形式,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教育更接地气、更受群众喜爱。

对此,铜川市人民调解协会会长王玉理已经有了自己的探索。“我在微信上创建了普法宣传群,每天都会转发以案说法、民法典解读等内容,还会将一些法律知识编成快板、顺口溜,方便群众理解记忆。除此之外,我正在考虑借用现在正火热的直播平台,在线上调解矛盾,宣传法律知识,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王玉理说。 

(孙思艺 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