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平安新画卷 保驾护航促发展——2020年榆林政法工作综述
回眸2020年,榆林政法工作亮点纷呈。
——政治大局持续稳定。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成功举行“神盾2020”反恐怖综合演练,反恐防恐一级重点目标单位创建达标率全省第一。
——治安形势稳步向好。“雷霆2020”、打击“盗抢骗”“ 黄赌毒”及环食药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刑事发案连续第8年下降,命案连续第6年实现全部侦破。与社会治理相适应的治安防控新格局逐步形成,能源领域、交通运输、小区物业等重点领域乱象得到进一步整治,治安警情同比下降5.5%。
——扫黑除恶战果丰硕。坚持以“六清”行动为重点,全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显著。侦破涉黑涉恶案件87起,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国扫黑办会同国家统计局的专项调查中,榆林5项主要指标位列全省第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统筹推进,创新推动区域平安圈建设,打造陕甘宁蒙晋最具安全感城市,榆林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荣获全国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在全省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打造榆林人民调解“金字招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实现民转刑、法院立案数和信访量三下降。
——法治建设提档升级。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突破,被命名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执法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七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委检查组验收,建成7个国家级、17个省级、57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牵引,建立健全党管政法的26项制度机制,189名乡镇政法委员全部配备到位并进行集中专题培训,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全部挂牌。市法学会进行了10年来首次换届,12个县市区公安局长全部进入同级政府班子。政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全省政法宣传舆论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一年来,全市政法系统忠诚履职、担当尽责,推动各项政法重点工作创新开展,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让榆林这座“能源之都”法治底色更亮、平安成色更足。
疫情期间在高速路口值守的民警。
闻令而动 勇挑重担 奋力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关键时刻看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榆林市政法系统迅速行动,全力打响抗击疫情阻击战。全面助力疫情防控。组织核查专班24小时不间断核查涉疫数据1400余批21万多条,投入警力5.9万人次,161个联合防疫查控点累计检查车辆70.3万台次、检查人员88.1万人次,辗转4省6市护送抗疫物资36吨。《上阵父子兵,共穿警察蓝》《爸爸,跟我回家吧》等政法干警感人故事,被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公众号转发,受到网民广泛关注。依法惩处涉疫违法犯罪。建立涉疫情刑事犯罪快速反应机制,公开曝光影响疫情防控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依法惩治妨害疫情防控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共查破涉疫违法犯罪案件30起,刑事拘留3人,行政拘留23人。查处网络造谣案件20起,批评教育22人。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涉疫案件4起,依法起诉7件8人。审判机关快审快判涉疫案件,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妥善化解涉疫矛盾纠纷。组织党员干部和政法干警下沉社区,动员网格员、“红袖章”、协管员等群众力量,深入排查化解涉疫矛盾纠纷,涉疫信访受理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司法机关强化法治指引,印发涉疫法律法规15万册,利用“两微一端”,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审核涉疫文件、通告23件,审查涉企业承诺等决策措施18件,为统筹全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服务。
2020年8月31日,市委政法委切实提高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履职尽责水平专题培训班开班。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榆林市政法系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发展夯实安全基础,以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开展“政法进商会、商会进政法”活动。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政法单位推出8类136项便民服务举措。健全落实司法平等保护机制,妥善化解涉企涉商纠纷,依法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审结民商事案件40981件,其中涉买卖、租赁、建设工程等合同类纠纷4323件,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劳动报酬等民生案件1322件。组织律师团队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公益活动,提供法律服务21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63人。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六个专班”作用,全力化解扶贫领域矛盾纠纷,严厉打击涉农违法犯罪。审判机关开辟涉扶贫案件快立、快保、快审、快调、快判、快执“六快”绿色通道。检察机关依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3人,其中李某某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政法单位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包扶贫困村全部如期实现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防范化解各类社会稳定风险和金融等风险,检察机关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86人,同比下降12.24%。持续加强反洗钱工作,扎实推进“双打”专项行动,审判机关审结民间借贷、金融借款案件20108件,有效发挥了法治保障和服务作用。
2020年11月27日,第一届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平安建设工作协作交流会在榆林召开。
强化理念 以法之力 倾情守护蓝天绿水青山
聚焦榆林“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目标,榆林市政法系统以法治智慧、法治力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长远大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建设。调研起草了《榆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已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为提高扬尘污染防治效能提供地方法规依据。把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全力管控烟花爆竹非法销售和违规燃放。严厉打击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建立“十项联动机制”,检察、公安、环保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环食药”、危险废物环境污染等方面违法犯罪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认真摸排、重点监管、精准打击。检察机关依法起诉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等犯罪150人,发出食品药品领域诉前检察建议135件。审判机关依法审理涉环境资源案件110件,加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专门设立黄河水保巡回法庭。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榆林品牌。构建“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多元化协作”的立体化保护模式,开展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等公益诉讼活动。府谷县检察院办理的黄河沿线非法排污采砂破坏生态环境系列案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说法》报道,孤山镇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律职责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十大精品案件。定边县检察院3400亩检察公益林、横山区检察院“守护长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等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肯定,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2020年7月12日,米脂县人民法院在神木市职业技术学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张峰等人涉黑案件。
强化改革 守正创新 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提质增效
榆林市政法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推动落实省委《关于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陕西的决定》,不断深化更高水平法治榆林建设。政法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完成了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内设机构改革。落实行业公安机制改革部署,机场、森林公安依法纳入公安序列。审判机关以“大立案、大分流、大调解、大速裁、大执行”五大机制建设为抓手,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突出“双进”专项工作,加强审判管理,案件平均审理执行时间同比缩短8.73%。强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简易诉讼程序适用率达到83.7%,以速裁方式结案25726件。市委政法委牵头,多次研究推进解决法院、检察院“非公”占编人员问题,基本完成人员分流任务。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推进。把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列为年度十大民生工程、列入目标责任考核,推动行政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对市级部门和县市区4317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资格审查和执法资格考试,加大轮训力度。推进非监禁刑罚执行规范化,解除社区矫正对象1779人,重新犯罪率0.19‰,低于全国0.2‰的严控指标。为市、县两级政府和主要领导干部配备法律顾问,增强决策的合法性。公安机关大力推进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一体化执法工作模式,执法管理委员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实体化运行。普法宣传服务深入开展。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重点,完善“大普法”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先后邀请法学法律专家专题授课,带头集体学法。组织“12·4”宪法专题宣传和法治榆林书画展,举办“万人学习民法典”大讲堂,开展“法律九进”“民法典六进”活动600多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60余万册。强化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建成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镇(街)法律服务站184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2950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63件。
民警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知识。
2020年8月4日至5日,清涧辖区迎来强降水,清涧公安交警涉水救助群众。
试点牵引 多元共治 加快推动平安建设全面升级
坚持平安是最大民生的理念,榆林市政法系统认真贯彻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为牵引,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造平安榆林“升级版”。统筹谋划推进试点工作。聚焦能源型城市社会治理难题,早谋划、早部署,与北师大等省内外高校建立智库合作关系,组织学习外省市先进经验,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意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之路,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全国试点城市。制定“三年行动规划”,推动社区治理试点,精心谋划“十四五”专项规划,高位推动试点工作。倡议并主办了第一届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平安建设工作协作交流会,着力推动5省8市31县形成平安圈。全力维护平安稳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访源诉源综合治理,优化和完善信访制度,信访事项平均办理时限从55天缩短至16天。深入开展“双千”行动,省上首批集中交办的689件案件已办结660件,办结率为95.8%。对省上第二批交办案件,由市级领导包抓重点案件,县市区签订任务书、立下“军令状”,确保按时完成化解任务。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培育形成了榆阳“七联、七制”、横山“4+4”工作法和靖边“135”平安建设工作体系等典型经验。实行线上线下联动,共排查矛盾纠纷4505件,调解成功4414件。建成“小吴工作室”“三治议事小屋”等品牌调解室41个,有力促进了调解工作的规范化。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把扫黑除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过硬措施推动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全市共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13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40起、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34起;破获刑事案件2910起,刑拘2076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7.45亿元,审结了全国首例新闻领域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案件谈某平案,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2020年以来,共召开21次领导小组会、研判推进会、专题调度会,进行3次专项督导,推动工作落实。坚持以“六清”为目标,开展百日攻坚,线索查结率、案件结案率均达到100%,88名目标逃犯全部到案清零。健全纪委监委与政法机关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和“保护伞”线索双向移送反馈机制,立案查处涉腐“涉伞”问题187件,处理458人。持续开展社会治安、矿产资源、借贷讨债、交通运输和物业管理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发出涉黑涉恶“三书一函”305份,逐一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公安民警执勤保平安。
公安民警在广场巡逻。
政治统领 素质强警 扎实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
榆林市政法系统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警头脑、指导政法工作,确保全市政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政治建警。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巩固拓展教育成果。举办 “弘扬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专题研讨班,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心里走、实里走。分层次开展干警全员政治轮训,新任或重用的县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市委组织的集中培训,广大干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坚持素质强警。不断深化学习、培训、练兵活动,全面提升政法干警攻坚克难的素质和能力。法院系统举办5期“榆林法院大讲堂”,组织民法典等专题培训54场3690人,实现培训全覆盖;检察系统举办全市案件管理业务竞赛、司法警察培训、青年干部素能提升等专题培训,着力强化干警培训轮训频次和质量;公安系统组织开展了全警实战大练兵活动,落实450万专项经费,集中培训187期9490人次,在线培训158期3.2万人次。坚持从优待警。出台辅警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争取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辅警层级补贴、表彰奖励和培训教育。疫情防控期间启动激励机制,对174名个人、19个集体记功嘉奖。坚持从严治警。严格落实政法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政法干警违纪违法、违反“八项规定”等问题及时通报、从严处理。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市政法系统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124”工作思路,围绕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条主线”,深化更高水平平安榆林、法治榆林“两项建设”,突出抓好首要任务、法治保障、试点牵引、教育整顿“四个重点”,全面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高质量的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拓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