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西安交警“四宝”“三手”力推交通秩序环境实现三好转

深秋的千年古都西安,网红新城依然生机勃勃,全运会的动感和气息越来越浓。

11月2日,星期一,虽然没有全天限行,周一早高峰的交通顺畅高效,全天的交通秩序井然……

今年以来,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交通秩序管理中谋篇布局、精耕细作, 在整治交通顽疾上下硬茬,在治理交通拥堵上出实招,在提升交管设施品质大投入,在交通共享共治上开新局,西安交通秩序发生了明显变化,交通乱象、拥堵状况、文明 程度、多元共治逐步实现明显,市民对道路交通和文明出行屡屡点赞。 

 

四项“法宝”,力推古城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科技化、人性化

第一宝:科技赋能整治行人、非机动违法行为。西安交警建立了行人、非机动车违法数据库,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开展“扫脸”执法,一键核查当事人身份和交通违法频次,并将违法信息关联至个人交通文明积分。对违法行为三次以内的当事人,特别是对快递、外卖从业人员向所在企业进行抄告、上门约谈、扣除个人交通文明积分,实施精准教育。应用以来,“扫脸”人数达到 38 万余人,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警示震慑效果。6月23日,西安交警灞桥大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信息比对,还一举抓获了潜逃 23 年的犯罪嫌疑人。

第二宝:全力打造交通文明示范路口。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西安市治安、巡警等各警种合成作战,全力创建 100 处文明交通示范路口,日均部署 2000 余名警力,累计投入警力 5.5 万人次;全体民警步子迈起来、哨子吹起来、着装靓起来、违法管起来,民警现场处罚量环比增长 141.2%,在强大的整治攻势下,全市机动车礼让率达到 98.3%,行人遵章率达到 94%;在公安部 8月底测评数据显示,西安市安全头盔佩戴率单项测评结果,在全国 36 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八位,头盔平均佩戴率达到 60%以上,部分重点路段超过 80%;市区和高速公路机动车前排安全带使用率达到 98%以上。逐步实现了“车不越线、人不下路、车不乱停、人不乱行”的文明出行氛围。

第三宝:实施“马路学堂”、“在线答题”、“体验执勤”等柔性执法手段。在 100 处创文示范路开设交警 45 分钟小学堂,对违法记录超过三次的当事人,采取观看警示视频、在线答题、体验执勤等柔性执法手段,截止目前,现场接受教育学习人数达 2 万余人,体验执勤 1 万余人,实现了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多元化提升执法教育效能。

第四宝:持续深化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活动。深化推行文明交通,西安交警首创斑马新停止线后退 5 米,试点建设了 50 处礼让行人智能提示系统,在全市 13 个重点路口设置曝光大屏,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灯越线等行为实时曝光;在匝道合流区域实现拉链式通行,完善停让标志标线,明确路权,实现了车辆之间相互礼让、有序通行,“三让”行动已经成为西安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缓堵保畅“上硬手”,科学管理“上巧手”,服务出行“上细手”,摸索大都市大拥堵“教科书”式经验

近两年来,西安市每年新增机动车 40 余万辆,保有量已达到 380 万辆,居全国第 7 位。在当前西安市迎十四运筹备建设过程中,全市施工围挡多达 1123 处,造成可通行道路资源持续减少。西安交警作为交通末端管理者,严守最后一道防线,下足绣花功夫,千方百计疏堵点、保畅通。 

缓堵保畅“上硬手”:西安交警力推行“情指勤督宣”五位一体勤务机制,充分发挥指挥调度快速反应、勤务警力迅速响应、铁骑分队机动支援的三级联动,并向市民承诺“主干道 5 分钟、三环内 10 分钟,三环外 20 分钟”接处警。

特别为确保西安市幸福林带建设、地铁建设、火车站站改工程等重点施工项目顺利推进,西安采取近端疏导、远端分流、局部管控等措施,启动加强型勤务,确保了周边道路交通运行平稳。目前,西安市日均街面部署警力2000多人次,做到了闻警而动,有堵必疏。

西安市委市政府下发了《西安市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西安交警紧抓这一历史机遇,会同资规、住建、城管等多部门,针对全市 54 处交通拥堵点段,逐一制定改善方案,形成了“交委会抓总主导,交警制定拥堵清单,资规制定改造方案,区政府(管委会)具体负责实施”的“四位一体”治理模式,目前,全市已完成 26 处拥堵点段治理,其余 28 处堵点整体治理正在全面推进。

同时,西安交警各大队广泛联系辖区学校、医院,优化交通组织,设置错时共享停车泊位、协调政府架设人行过街天桥,着力打造“安全上学路”“畅通就医路”。

科学管理“上巧手”:以“十四运”交通安保为目标,努力争取政府财政支持,投入 1.9 亿元对全市所有信号灯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全市信号灯联网联控,组建西安交警信号控制中心,制定全市信号灯控制策略,努力实现系统最优、路网流量均衡。

今年以来,西安交警会同有关部门公布了新的机动车尾号限行管理公告,从原先的工作日全天限行,调整为早、晚高峰限行,并缩小了限行区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一新举措,既消减了机动车出行总量,又满足了疫情防控和群众出行的刚需,广大市民留言,西安调整的限行措施,为民考虑,顺应民意。

服务出行“上细手”:以绣花针精神开展交通组织工作。在电视塔盘道,西安交警树立“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理念,增加了慢行交通设施,试点了“信号控制+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实现了“车为本”向“人为本”的转变。

在市区西快速干道-西二环-大兴立交试行信号灯匝道控制,确保合流区域有序通行。

在纬二街十字等 15 处路口试点施划非机动车二次等候区,用“绣花功夫”实施精细化交通组织。

同时,西安交警还定期开展缓堵保畅擂台赛,邀请专家问诊把脉,组织群众参与互动,各基层大队亮剑过招,推进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提升。 

顺应民意,激活交通管理群众参与积极性;共享共治,回归初心,实现古城交通秩序持续向好

人人都是交通参与者,人人也是交通秩序的维护者。西安交警回归初心,顺应民意,大力探索推进“共享共治”科学机制,不断拓展齐抓共管渠道和手段,交通共享共治合力明显增强。

交通秩序我维护,升级拓展“违法随手拍”功能:西安交警开启“违法随手拍”举报录入通道,市民通过“违法随手拍”功能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经交警部门审核通过后直接录入违法系统。自 9 月 1 日系统升级后,西安交警共收到市民举报机动车双排停车、逆行等 7 种违法行为 1.07万例,审核通过录入违法系统 6628 例,打响了遏制交通违法“人人参与、相互监督”的“人民战争”。

群策群力群治,错时、共享、便民停车措施再优化:西安交警积极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行”要求,在 27 处点位试点设置海绵停车位 912 个,让市民夜间免费停放;设置 53 处 60 余个如厕车位,方便群众如厕停车;在便民市场周边设置限时 15 分钟临时停车位,方便群众临时购物停车;全市 5.5 万个占道停车泊位实行15 分钟内免费停放,政府投资停车场 30 分钟内免费停放,提高停车位利用率;西安交警灞桥大队协调唐都医院周边闲置土地空间开辟便民停车场,方便群众就医停车;灞桥区政府更给力,夜间和节假日向周边群众开放免费车位 96 个;高新大队协调海关、科技产业园开放内部车位,为接送学生车辆免费停车一小时。目前,全市开放错时、共享、便民车位已达15673 个,有效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

城警联动 ,“五车共治”机制,我参与我受益:针对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快递配送车和外卖配送车违法行为,交警、城管联动协作,在曲江新区试点启动城警联动“五车共治”综合治理模式,推行共享单车“113”管理工作机制,即一长(路长)一企(共享单车企业)三员(城管队员、保洁员、店铺店员),并纳入三包管理责任;联合市交委办与共享单车企业共同制定“不文明骑行者”5 级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共享单车违法数据库,设置电子围栏,削减 30%以上投放数量,实施单车违规倒查机制,对违反 5 次以上的骑行人永久禁用单车,实现了从罚企业到管用户的根本转变。

共享共治有归属,打通交通安全管理基层社区最后一公里:西安交警积极与街办、社区共建共治,落实每个交警大队联系辖区一个街办所属基层支部、每个中队联系一个社区支部,成功创建了56 个“零酒驾”及“一盔一带”社区;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交通违法曝光直达居民身边,借助社区力量对从事两三轮非法营运、骑行未戴头盔的一律限制出入。(刘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