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甘泉县公安局创新“1234+N”举措 以“百警连万家”活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今年以来,延安市甘泉县公安局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立足全县社会治安实际,结合部省市公安机关“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的安排部署,转变工作理念,坚持预防为主,变过去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防范化解风险的警务新机制,创新“1234+N”工作举措,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暨“百警连万家”活动,健全完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实施
通过深入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甘泉县公安局敏锐认识到,必须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前沿触角作用,将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强力推进,着力构建良性循环的社会治安局面。
一是建立机构“搭架子”。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暨“百警连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治安大队牵头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为确保工作实效奠定组织保障。先后召开了动员会、推进会和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个活动,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入有力推动工作。
二是领导带头“做样子”。坚持领导带头到一线,率先垂范访民情。县局主要领导以身作则,逐一深入全县62个行政村、7个社区走访调研,到群众家中,到田间地头,到企事业单位,听取意见建议,询问治安状况,摸排矛盾纠纷。在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县局党委成员和包抓的领导干部及民警积极入户走访,掌握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在全局形成了“头雁高飞众雁随”的良好势头。
三是落实责任“压担子”。在充分调研、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号文件”方案,逐一明确了目标要求、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做到责任上肩、指标上心、制度上墙、考评上网,以明确的责任、严密的措施、有力的管理推进工作。
四是考核激励“打板子”。将工作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排查化解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因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不到位而发生重大案事件的,严肃追究包抓民警和领导的责任。对整体工作情况较好的,评优评先优先考虑,给与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重奖。
五是目标引领“指路子”。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暨“百警连万家”活动怎么搞?实现怎样的目标?甘泉县公安局在深入调研思考的基础上,确定“发案少、秩序好、治安稳定、群众满意”工作目标。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务求实效。
二、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工作举措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三个导向”不放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办理”的原则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要求,创新推出“1234+N”工作举措,全面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和“百警连万家”活动,做到应排尽排、应调尽调、应管尽管,并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一是“一支队伍”专职管。建立一村(社区)一警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专职队伍,通过下沉警力到一线,派出所警力占比达到了全局总警力的48.1%。统筹部署警力,全局股级以上领导干部一人包一个村或者社区,确保有专人管村上和社区的矛盾纠纷,将社会面管控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
二是“两个结合”有创新。坚持传统警务与现代警务,线上警务与线下警务相结合,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的效率和水平。传统、线下警务即通过开展进家庭、进社区、进村组、进企业、进单位、进校园“六进活动”,通过上门入户联系群众、发动治安信息员、日常治安管理、案件办理、巡逻防控、信息采集、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等渠道,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使群众诉求可以多渠道反映,全方位掌握社情民意。“六进”过程严格落实“十必进”“五必访”要求,即生活困难群体家庭必进、重点人员家庭必进、特殊人员家庭必进、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必进、退役军人家庭必进、英烈民警家属家庭必进、离退休老民警家庭必进、治安防范重点部位必进、经营困难企业必进,服务对象企业必进。人大代表必访、政协委员必访、退役军人必访、信访人员必访、贫困人员必访。现代、线上警务即通过大力推进移动智能警务终端应用、微信公众号、“甘泉警苑”抖音号、局长二维码直通车等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警务机制的连通,不断增强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建设“指尖上的警务室”,各派出所全面组建辖区村组、社区、行业、单位“百警连万家”警民微信群,推行姓名+电话号码实名认证制度,把警务室建到群众指尖上,实现“民警宣传在群里,百姓说事在群里,警民沟通在群里”,不断丰富与群众交流的渠道。目前,全局共建立警民微信群142个,吸纳群成员23404人,推送转发各类安全防范、警务宣传类信息数万条,处理群众咨询数万次,梳理问题线索500余条。对问题线索逐一明确责任,落实措施,限时办结。
三是“三个机制”落实处。推行“三级包抓”,由县局领导包抓乡镇、科所队长包抓社区(村组)、派出所民警包抓到户。通过“三级包抓”,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对矛盾纠纷实行“三色管控”,红色代表有重大隐患情况,极有可能发生“民转刑”问题或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需重点关注并落实措施;黄色代表矛盾问题较大,难以一次性化解,需长时间跟踪回访;蓝色代表矛盾双方情绪较为稳定,社会危害程度较小。通过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分类分色精准管控,靶向化解,有效提高了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落实“三级调解”,在村上、派出所建立“樊九平式”调解室,在县局建立“樊九平式”调解中心,对摸排出来的矛盾纠纷,首先由包户民警负责,在社区或村上进行调解。在村上、社区调解不了的,上提一级,组织调解组成员和当事人在派出所进行调解。对派出所仍然调解不了的或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在县局调解中心组织进行调解,充分发挥“三级调解”多元化解的作用。化解工作中,要求一般性矛盾纠纷在一周内化解,复杂性矛盾纠纷在半月内化解,疑难性矛盾纠纷在两个月内化解,全部化解到位。
四是“四个重点”全覆盖。一是围绕重点领域,全面梳理排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资源纠纷、经济纠纷、家庭纠纷、劳资纠纷、拆迁纠纷、土地纠纷、医患纠纷等。二是围绕重点人群,全面排查对社会不满、长期上访,特别是扬言报复社会人员以及易肇事肇祸人员、吸毒、闲散青少年、留守妇女儿童等人员。三是围绕重点部位,组织民警深入矛盾集中、案件多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重点地区及行业、场所,听取群众意见、掌握社情民意、收集问题线索、推进行业治乱。四是围绕重点回访,对已经调处化解和移交其他部门的矛盾纠纷进行“回头看”,回访矛盾纠纷化解是否满意有效,是否会有反复,针对性地落实工作措施。通过突出重点,确保矛盾纠纷全部排查到位。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狠抓化解。
五是“N个矛盾”全化解。完善资源整合、科学分流、效力对接的制度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以多元化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建立由公安民警、司法工作人员、县乡村三级干部、律师、社会志愿者等组成的矛盾纠纷化解专业队伍,对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积极调处化解;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按流程移交有关单位化解处理。最终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当地,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工作模式。
三、注重统筹推进,务求工作实效
通过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暨“百警连万家”活动,并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4月份,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道镇南义沟村两村民因地界问题情绪激动,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民警立即召集村、镇两级干部以及对村情熟悉、威望高的老人和当事双方,讲清楚事实,确认土地权属。为防止问题反复,又现场划分了地界,签订了协议书,成功化解了这起长达4年之久的纠纷。以“百警连万家”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加强基层所队建设,夯实基层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6月份,全市公安派出所现场推进会在甘泉县公安局召开,基层派出所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坚持花小钱办大事,整合符合接入条件的1500多个社会视频资源到公安机关,减少多头重复建设,实现了“雪亮工程”的延伸。做法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创新“十学十练十提升”举措,扎实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有力提升了全体民辅警的综合素质,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暨“百警连万家”活动开展以来,全局民警共走访21626户57408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总人数的63.85%和65.15%,共征求到意见建议159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7起,其中县局调解中心调解8起,全部得到了妥善化解处置,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治安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