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吴堡:继承发展枫桥经验 建设平安幸福吴堡
(榆林市委政法委 袁帅)近年来,榆林市吴堡县遵循新时代“枫桥经验”基本理念,以矛盾排查化解推动平安吴堡建设、以平安吴堡建设优化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有人管、平安建设有成效、治理水平有提升”。
一、联调联动,形成“三个三”矛盾排查化解机制
1、夯实三级责任基础。在组织领导、分级负责方面,形成了县、镇(办)、村(社区)三级责任网络体系,三级书记是本级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排查化解的第一责任人。县级层面由党政领导轮流在信访接待大厅值班,现场倾听群众诉求、解答群众问题、安抚群众情绪,对群众合理诉求现场交办,今年以来县级领导已经接访42次,接访群众14批91人次,解决问题9件;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解决,今年累计对42件重点案事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成功化解问题4件。镇(办)级层面实行班子成员挂牌点名接访,群众可直接点名某位领导接访;发挥综治维稳中心主导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体作用,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镇(办)一级,今年以来已经化解113件;在村(社区)一级,由村党支部书记任调委会主任,主要针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一般矛盾和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社会保障等特殊矛盾的先期处置,有效防范和减少了社会风险。法检公三长定期下访接访,政法部门主要领导在信访接待大厅坐班值班。
2、建立三项排查机制。一是定期排查。实行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制度,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和综治维稳部门每月一排查、每月一研判、每月一上报工作制度,全面掌握本辖区本系统内各种矛盾纠纷情况,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常态化。二是集中排查。根据实际情况在“两会”、“双节”等重点时段,开展集中排查,做到排查全覆盖、无死角。三是专项排查。对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环境污染等涉及群众群体利益的纠纷开展专项排查,防止纠纷升级为群体性事件。
3、发挥三调联动作用。一是发挥人民调解主体作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调委会对各自辖区的矛盾纠纷调解负总责。二是发挥行政调解职能作用。公安、交通、国土、住建、教育、民政、人事劳动等行政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本系统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化解,在调解相关矛盾纠纷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发挥司法调解补充作用。主要由法院负责在审理民商事案件中聘用调解员实行诉讼全过程调解,最大限度减少判决量,促进“握手言和”,实现案结事了。
二、群策群力,提升新时代平安建设新高度
1、全面推进基层平安建设。以开展争创“平安镇(办)”、“平安村(社区)”、“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单位”、“平安家庭”等一系列活动为抓手,将平安创建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形成了全社会人人了解平安建设,个个参与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2015年荣获陕西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县”称号。
2、全面推进“政法干警下基层”。把“政法干警下基层”工作确定为推动政法综治工作升级晋档的重要抓手。选派了114名政法干警包抓全县107个村(社区),全面负责所包村的平安创建各项工作,从社会治安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宣传服务,到解决群众其他生活困难,务求做到“服务群众面对面、治安防范手拉手、警民情感心连心”。制定了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实行月通报、季点评。一年多来,“政法干警下基层”工作成效显著,为夯实基层平安基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转变政法队伍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全面推进社会面打击整治。将严重危害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侵财类案件和酒驾醉驾等案件作为打击重点,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开展了打击“盗抢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涉农违法犯罪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4、全面推进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努力发展群防群治力量,建成了多支平安创建群众队伍,包括126名网格员、1000多名平安志愿者、6支义务巡防队、380多名保安员等,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推动“青春驿站”建设,针对青少年开展关心关爱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参与平安创建,针对社区群众和“农村三留守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法律宣传服务和生活帮扶活动;督促法制副校长针对广大师生开展普法宣传和参与校园周边的治安整治工作;组织法学会会员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进行经常性的平安知识和法律服务和普法宣传;人大法工委、司法局、综治办针对不同层面的干部队伍进行法律考试,推动了全社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观念形成。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将平安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共治共享,贯彻新时代社会治理新理念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治理民主化、法制化是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鲜明特征。今年,将镇(办)干部人事调整、村两委班子换届、扫黑除恶、打击村霸和综治鉴定等工作结合起来,打造强有力的基层组织。
2、推动基层管理创新。近年来,积极探索基层管理体制创新,在城市治理方面,不断强化社区中心的服务功能,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目在农村治理方面,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建设集幼儿园、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点、便民超市、文化活动室、养老托老服务站为一体的“六个一”新型农村中心社区,每个社区可辐射周边4至8个行政村。
3、提高基层服务水平。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更加体现以人为中心,更加突出服务职能。在推进社会治理中,将改进和优化公共服务作为重点,努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县一级不断完善政府服务大厅职能,将全县所有公共性政务服务单位全部进驻,涵盖了从审批办证到水电燃气费用的缴纳各项业务,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建立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跟踪问责制等制度,方便群众一站式办理;在镇一级实施综治维稳中心标准化建设,在原有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综合信访、司法、安全、综治等职能,设立综治维稳中心,加挂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雪亮工程监控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协调中心、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牌子,确保服务不缺位。对特殊困难群众开展服务上门,基本实现了群众办事一日一结,目前6个镇的综治维稳中心已经全部成立;在村一级设立便民代办点,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跑路,享受家门口的服务,目前村代办点实际运行率达到85%以上。按照综治中心建设国标要求,在12个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建设综治维稳中心,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
4、增强群众自治能力。坚持法治天下,德润人心的原则,以提高群众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为突破口,着力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一是制定村规民约等群众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目前所有村均出台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让群众日常行为有章可循。二是开展道德建设,设立道德讲堂、开展道德评议,让有德之人受到尊重、让无德行为受到谴责,既大力表彰“吴堡好人”,又点名批评“不孝子孙”。三是倡导文明新风,以创建文明村(社区)、文明村民、自强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为载体,铲除赌博、迷信等陋习滋生的土壤,实现基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相互促进,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相得益彰。